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歷史與社會部分(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1七下·新昌期末)小楠一家準備在假期去威尼斯旅游,下圖中的景觀可能看到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景觀圖分析可知,只有水上都市景觀是可以在威尼斯看到的。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獨特的水城風光是威尼斯的動人之處,古老的建筑沐浴著海風,縱橫的水道是大街小巷,船是主要交通工具,遇到重大慶典,還可以看到劃船比賽。2.(2021七下·新昌期末)在發展經濟時,人類要發揮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順應自然;有時,人類也可以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改造自然。下列區域經濟發展體現了后者的是( )A.以色列人發展農業 B.日本人耕海牧魚C.威尼斯發展旅游業 D.秘魯人的垂直生計【答案】A【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在發展經濟時,人類要發揮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順應自然;例如,日本人耕海牧漁,秘魯人的垂直生計。有時,人類也可以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改造自然。例如:以色列人發展農業。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3.(2021七下·新昌期末)皮日休說:“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可見他認為隋朝大運河的開鑿( )A.加強了南北經濟交流 B.促進了民族文化交融C.鞏固了中央集權國家 D.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達江都之傳輸,其利也博哉。”意思是往北可以通到北京經營漁業,往南可以通到揚州(古時揚州亦稱江都)經營運輸,大運河的利用價值是很廣的。因此詩歌認為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的作用。A項加強了南北經濟交流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4.(2021七下·新昌期末)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一條主線。下列歷史事件能體現這一主線的是( )①鑒真東渡②澶淵之盟③馬可·波羅來華④土爾扈特部回歸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北宋與遼、西夏并列;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①鑒真東渡促進了中日的文化交流,反映的是唐朝的對外交往;③馬可·波羅來華是指意大利人馬可 波羅在中國元朝生活了17年,反映的是歐亞間的文明交流,①③屬于中外文化交流內容,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②④能體現題干主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區別對外交往和民族關系。5.(2021七下·新昌期末)河北宣化遼墓考古發現:墓葬結構及墓葬形式與北宋中原地區墓葬極度相似,墓葬中有產自中原地區的瓷器,壁畫中有反映中原王朝宮廷雅樂的《散樂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 )A.遼代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 B.契丹族與漢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豐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與元朝的統一【答案】B【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墓葬結構及墓葬形式與北宋中原地區墓葬極度相似,墓葬中有產自中原地區的瓷器,壁畫中有反映中原王朝宮廷雅樂的《散樂圖》”可知,材料體現了少數民族墓葬采用漢族的營造法式,瓷器、壁畫深受漢族文化影響,反映了漢族與契丹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契丹族與漢族的文化交融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遼之間的文化交融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對材料分析與理解。6.(2021七下·新昌期末)元朝的宣政院地位與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相等,銓授官吏和處理大小政務,不必通過中書省,直接奏報皇帝批準,有重大事件,則設立行宣政院前往處理。這說明( )A.西藏少數民族政權與元朝關系友好B.結束了宋與遼夏金政權并立的局面C.中央集權強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D.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答案】D【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元朝的宣政院地位與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相等,銓授官吏和處理大小政務,不必通過中書省,直接奏報皇帝批準,有重大事件,則設立行宣政院前往處理” 說明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的宣政院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7.(2021七下·新昌期末)戚繼光賦詩曰:“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詩中“海波平"的涵義是( )A.解除東南沿海的倭寇騷擾 B.驅逐荷蘭殖民者出臺灣C.驅逐葡萄牙殖民者出澳門 D.打敗盤據雅克薩的俄軍【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意思是:封侯拜相并不是我的追求和理想,我想要得到的是我們的國家(海上的匪患被剿滅)有一個寧靜的海疆。聯系所學,明朝時期,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地區抗擊倭寇,并蕩平了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A項解除東南沿海的倭寇騷擾是詩中“海波平"的涵義,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戚繼光抗倭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準確識記戚繼光的主要事跡。8.(2021七下·新昌期末)我國抗擊新冠疫情取得了重大勝利,中醫藥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下列著作可以作為用藥參考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代杰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在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共收1892種藥物,附藥方11000多則,插圖1160幅,對每一種藥物的名稱、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說明,并且改正了前人關于藥物的許多錯誤和含混的記錄,它是我國16世紀以前醫藥學的豐富總結,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著作,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A項《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不符合題意;B項《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著作,不符合題意;C項《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不符合題意;D項《本草綱目》可以作為用藥參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本草綱目》,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9.(2021七下·新昌期末)清朝初期,政治事務的決議主要來源于議政王大臣會議,滿洲軍貴大臣們聚在一起商討決定國家大事,被稱為”“國議”。為改變這一狀況,康熙帝設立了( )A.內閣 B.東廠 C.南書房 D.軍機處【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初期還保留著專門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而且一旦作出決定,連皇帝也不能改變。到康熙時,為了抑制滿族貴族的一些權力,加強君主專制,設立了南書房,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從而繞開議政王大臣會議。A項內閣是明太祖設立的,不符合題意;B項東廠是明成祖設立的,不符合題意;C項南書房是康熙帝設立的,符合題意;D項軍機處是雍正帝設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書房的設立,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0.(2021七下·新昌期末)在西方殖民者步步緊逼,沿海漢人不易管理的嚴峻形勢下,清朝統治者的戒備心理與日俱增,尤其是害怕外國人與漢人頻繁接觸,相互勾連。為此,清朝政府實行的政策是( )A.文字獄 B.閉關鎖國 C.重農抑商 D.推恩令【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于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閉關鎖國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清朝政府實行的政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掌握閉關鎖政策及影響。二、歷史與社會部分(本題有2大題,共30分)11.(2021七下·新昌期末)走進新昌歷史,觸摸家鄉文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材料二:古代新昌地曠人稀,山深林密……一場始于東晉、唐末的人口遷移,到兩宋進入一個高峰。中原士族為避戰亂紛紛來此隱逸遁世,外來居民陸續遷入。……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有23000戶,47767口,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有28820戶,77572口。——據《從新昌建縣以來的1100多年歷史看今后發展》材料三:宋代統治者確定了以文治國,以科舉取士的國策,科舉成為選官最主要的途徑,書院這種面向平民開放的求學機構也得以大發展。北宋天禧間(1017-1021),新昌石待旦(985-1042)創辦石溪義塾,四方學子,慕名裹糧前來者不計其數。據《紹興市志》,兩宋紹興府(稱越州) 618 名進士中,新昌進士占123名,在紹興所屬8縣中人口比例最少而進士最多。——根據陳百剛、陳新宇《鼓山歷史文脈簡說》等(1)寫出李白在詩歌史上的地位,根據材料-指出其詩歌的特色。(2)根據材料二,說一說東晉至兩宋人口大量遷入新昌的原因。(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宋改革和發展科舉制的表現,并根據材料三分析它對新昌文化發展的影響。【答案】(1)“詩仙”。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2)北方戰亂頻繁。(3)表現:增加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影響:促進了書院的創辦,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了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輩出的局面。【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經濟重心的南移;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1)李白是唐朝三大詩人之一,享有“詩仙”的美譽。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了昂揚的進取精神,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2)根據材料二中的“……中原士族為避戰亂紛紛來此隱逸遁世……”可知,由于北方戰亂頻繁,東晉至兩宋人口大量遷入新昌。(3)與隋唐相比,宋朝改革和發展科舉制,主要表現在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材料三中的“書院這種面向平民開放的求學機構也得以大發展......四方學子,慕名裹糧前來者不計其數。據《紹興市志》,兩宋紹興府(稱越州) 618 名進士中,新昌進士占123名,在紹興所屬8縣中人口比例最少而進士最多。”反映了科舉制促進了書院的創辦,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了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輩出的局面。故答案為:(1)“詩仙”。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2)北方戰亂頻繁。(3)表現:增加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影響:促進了書院的創辦,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了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輩出的局面。【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詩,人口南遷,科舉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12.(2021七下·新昌期末)海上絲路,聯通東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在印尼勿里洞島海域發現了一艘黑石號沉船,打撈文物陶瓷制品多達67000多件,其中98%是中國陶瓷。其中一只長沙窯瓷碗上帶有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銘文。有的瓷碗大量描繪有花葉、蓮蓬、飛鳥、摩搗魚紋等帶有阿拉伯風格的圖案和裝飾,說明當時的瓷器生產為了適應西亞市場需求而調整了自己的產品特色。材料三:鄭和遠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八十七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一百一十多年。鄭和所率船隊滿載瓷器、茶葉、鐵器、農具、虻絲、絲綢、金銀等國內產品,去換取亞、非各國的象牙、香料、寶石等奇珍。鄭和每到一國,就給其國王贈送中國禮物,表明建立友好關系的愿望。同時與各國商民和平交易。(1)讀圖,指出A、B兩地地理位置的共同之處。運用所學知識,任選一地說說當地的經濟特色,并分析其自然條件。(2)考古學家判斷黑石號沉船是唐代商船的主要依據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經濟發展的哪些信息?(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說說鄭和遠航的主要目的,并指出其歷史意義。【答案】(1)地處熱帶,位于亞洲。(任意一點即可,其他準確的表述亦可)A地:以水稻為主要作物的農業經濟。 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任意2點即可)B地:石油的生產和銷售。豐富的石油儲量,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2)出水的瓷碗上有唐朝紀年。陶瓷生產水平很高(或“陶瓷生產受外貿影響”);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3)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國貨物換取海外奇珍。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知識點】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讀圖,指出A、B兩地地理位置的共同之處位于亞洲或地處熱帶。A地:以水稻為主要作物的農業經濟。 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任意2點即可)B地:石油的生產和銷售。豐富的石油儲量,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2)、考古學家判斷黑石號沉船是唐代商船的主要依據是出水的瓷碗上有唐朝紀年。材料二反映了唐朝陶瓷生產水平很高(或“陶瓷生產受外貿影響”);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鄭和遠航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國貨物換取海外奇珍。意義: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點評】西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產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區,有“世界石油寶庫”的稱號。 西亞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這里的油田一般具有儲量大、埋藏淺、易開采、成本低的特點。 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門戶是土耳其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的唯一出口,航運十分繁忙。1 / 1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歷史與社會部分(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2021七下·新昌期末)小楠一家準備在假期去威尼斯旅游,下圖中的景觀可能看到的是( )A. B.C. D.2.(2021七下·新昌期末)在發展經濟時,人類要發揮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順應自然;有時,人類也可以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改造自然。下列區域經濟發展體現了后者的是( )A.以色列人發展農業 B.日本人耕海牧魚C.威尼斯發展旅游業 D.秘魯人的垂直生計3.(2021七下·新昌期末)皮日休說:“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可見他認為隋朝大運河的開鑿( )A.加強了南北經濟交流 B.促進了民族文化交融C.鞏固了中央集權國家 D.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4.(2021七下·新昌期末)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一條主線。下列歷史事件能體現這一主線的是( )①鑒真東渡②澶淵之盟③馬可·波羅來華④土爾扈特部回歸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2021七下·新昌期末)河北宣化遼墓考古發現:墓葬結構及墓葬形式與北宋中原地區墓葬極度相似,墓葬中有產自中原地區的瓷器,壁畫中有反映中原王朝宮廷雅樂的《散樂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 )A.遼代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 B.契丹族與漢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豐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與元朝的統一6.(2021七下·新昌期末)元朝的宣政院地位與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相等,銓授官吏和處理大小政務,不必通過中書省,直接奏報皇帝批準,有重大事件,則設立行宣政院前往處理。這說明( )A.西藏少數民族政權與元朝關系友好B.結束了宋與遼夏金政權并立的局面C.中央集權強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D.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7.(2021七下·新昌期末)戚繼光賦詩曰:“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詩中“海波平"的涵義是( )A.解除東南沿海的倭寇騷擾 B.驅逐荷蘭殖民者出臺灣C.驅逐葡萄牙殖民者出澳門 D.打敗盤據雅克薩的俄軍8.(2021七下·新昌期末)我國抗擊新冠疫情取得了重大勝利,中醫藥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下列著作可以作為用藥參考是( )A. B.C. D.9.(2021七下·新昌期末)清朝初期,政治事務的決議主要來源于議政王大臣會議,滿洲軍貴大臣們聚在一起商討決定國家大事,被稱為”“國議”。為改變這一狀況,康熙帝設立了( )A.內閣 B.東廠 C.南書房 D.軍機處10.(2021七下·新昌期末)在西方殖民者步步緊逼,沿海漢人不易管理的嚴峻形勢下,清朝統治者的戒備心理與日俱增,尤其是害怕外國人與漢人頻繁接觸,相互勾連。為此,清朝政府實行的政策是( )A.文字獄 B.閉關鎖國 C.重農抑商 D.推恩令二、歷史與社會部分(本題有2大題,共30分)11.(2021七下·新昌期末)走進新昌歷史,觸摸家鄉文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材料二:古代新昌地曠人稀,山深林密……一場始于東晉、唐末的人口遷移,到兩宋進入一個高峰。中原士族為避戰亂紛紛來此隱逸遁世,外來居民陸續遷入。……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有23000戶,47767口,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有28820戶,77572口。——據《從新昌建縣以來的1100多年歷史看今后發展》材料三:宋代統治者確定了以文治國,以科舉取士的國策,科舉成為選官最主要的途徑,書院這種面向平民開放的求學機構也得以大發展。北宋天禧間(1017-1021),新昌石待旦(985-1042)創辦石溪義塾,四方學子,慕名裹糧前來者不計其數。據《紹興市志》,兩宋紹興府(稱越州) 618 名進士中,新昌進士占123名,在紹興所屬8縣中人口比例最少而進士最多。——根據陳百剛、陳新宇《鼓山歷史文脈簡說》等(1)寫出李白在詩歌史上的地位,根據材料-指出其詩歌的特色。(2)根據材料二,說一說東晉至兩宋人口大量遷入新昌的原因。(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宋改革和發展科舉制的表現,并根據材料三分析它對新昌文化發展的影響。12.(2021七下·新昌期末)海上絲路,聯通東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在印尼勿里洞島海域發現了一艘黑石號沉船,打撈文物陶瓷制品多達67000多件,其中98%是中國陶瓷。其中一只長沙窯瓷碗上帶有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銘文。有的瓷碗大量描繪有花葉、蓮蓬、飛鳥、摩搗魚紋等帶有阿拉伯風格的圖案和裝飾,說明當時的瓷器生產為了適應西亞市場需求而調整了自己的產品特色。材料三:鄭和遠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八十七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一百一十多年。鄭和所率船隊滿載瓷器、茶葉、鐵器、農具、虻絲、絲綢、金銀等國內產品,去換取亞、非各國的象牙、香料、寶石等奇珍。鄭和每到一國,就給其國王贈送中國禮物,表明建立友好關系的愿望。同時與各國商民和平交易。(1)讀圖,指出A、B兩地地理位置的共同之處。運用所學知識,任選一地說說當地的經濟特色,并分析其自然條件。(2)考古學家判斷黑石號沉船是唐代商船的主要依據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經濟發展的哪些信息?(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說說鄭和遠航的主要目的,并指出其歷史意義。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景觀圖分析可知,只有水上都市景觀是可以在威尼斯看到的。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獨特的水城風光是威尼斯的動人之處,古老的建筑沐浴著海風,縱橫的水道是大街小巷,船是主要交通工具,遇到重大慶典,還可以看到劃船比賽。2.【答案】A【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在發展經濟時,人類要發揮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順應自然;例如,日本人耕海牧漁,秘魯人的垂直生計。有時,人類也可以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改造自然。例如:以色列人發展農業。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3.【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達江都之傳輸,其利也博哉。”意思是往北可以通到北京經營漁業,往南可以通到揚州(古時揚州亦稱江都)經營運輸,大運河的利用價值是很廣的。因此詩歌認為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的作用。A項加強了南北經濟交流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4.【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北宋與遼、西夏并列;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①鑒真東渡促進了中日的文化交流,反映的是唐朝的對外交往;③馬可·波羅來華是指意大利人馬可 波羅在中國元朝生活了17年,反映的是歐亞間的文明交流,①③屬于中外文化交流內容,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②④能體現題干主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區別對外交往和民族關系。5.【答案】B【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墓葬結構及墓葬形式與北宋中原地區墓葬極度相似,墓葬中有產自中原地區的瓷器,壁畫中有反映中原王朝宮廷雅樂的《散樂圖》”可知,材料體現了少數民族墓葬采用漢族的營造法式,瓷器、壁畫深受漢族文化影響,反映了漢族與契丹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契丹族與漢族的文化交融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遼之間的文化交融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對材料分析與理解。6.【答案】D【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元朝的宣政院地位與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相等,銓授官吏和處理大小政務,不必通過中書省,直接奏報皇帝批準,有重大事件,則設立行宣政院前往處理” 說明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的宣政院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7.【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意思是:封侯拜相并不是我的追求和理想,我想要得到的是我們的國家(海上的匪患被剿滅)有一個寧靜的海疆。聯系所學,明朝時期,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地區抗擊倭寇,并蕩平了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A項解除東南沿海的倭寇騷擾是詩中“海波平"的涵義,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戚繼光抗倭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準確識記戚繼光的主要事跡。8.【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代杰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在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共收1892種藥物,附藥方11000多則,插圖1160幅,對每一種藥物的名稱、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說明,并且改正了前人關于藥物的許多錯誤和含混的記錄,它是我國16世紀以前醫藥學的豐富總結,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著作,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A項《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不符合題意;B項《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著作,不符合題意;C項《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不符合題意;D項《本草綱目》可以作為用藥參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本草綱目》,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9.【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初期還保留著專門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而且一旦作出決定,連皇帝也不能改變。到康熙時,為了抑制滿族貴族的一些權力,加強君主專制,設立了南書房,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從而繞開議政王大臣會議。A項內閣是明太祖設立的,不符合題意;B項東廠是明成祖設立的,不符合題意;C項南書房是康熙帝設立的,符合題意;D項軍機處是雍正帝設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書房的設立,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0.【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于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閉關鎖國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清朝政府實行的政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掌握閉關鎖政策及影響。11.【答案】(1)“詩仙”。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2)北方戰亂頻繁。(3)表現:增加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影響:促進了書院的創辦,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了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輩出的局面。【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經濟重心的南移;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1)李白是唐朝三大詩人之一,享有“詩仙”的美譽。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了昂揚的進取精神,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2)根據材料二中的“……中原士族為避戰亂紛紛來此隱逸遁世……”可知,由于北方戰亂頻繁,東晉至兩宋人口大量遷入新昌。(3)與隋唐相比,宋朝改革和發展科舉制,主要表現在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材料三中的“書院這種面向平民開放的求學機構也得以大發展......四方學子,慕名裹糧前來者不計其數。據《紹興市志》,兩宋紹興府(稱越州) 618 名進士中,新昌進士占123名,在紹興所屬8縣中人口比例最少而進士最多。”反映了科舉制促進了書院的創辦,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了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輩出的局面。故答案為:(1)“詩仙”。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2)北方戰亂頻繁。(3)表現:增加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影響:促進了書院的創辦,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了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輩出的局面。【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詩,人口南遷,科舉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12.【答案】(1)地處熱帶,位于亞洲。(任意一點即可,其他準確的表述亦可)A地:以水稻為主要作物的農業經濟。 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任意2點即可)B地:石油的生產和銷售。豐富的石油儲量,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2)出水的瓷碗上有唐朝紀年。陶瓷生產水平很高(或“陶瓷生產受外貿影響”);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3)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國貨物換取海外奇珍。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知識點】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讀圖,指出A、B兩地地理位置的共同之處位于亞洲或地處熱帶。A地:以水稻為主要作物的農業經濟。 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任意2點即可)B地:石油的生產和銷售。豐富的石油儲量,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2)、考古學家判斷黑石號沉船是唐代商船的主要依據是出水的瓷碗上有唐朝紀年。材料二反映了唐朝陶瓷生產水平很高(或“陶瓷生產受外貿影響”);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鄭和遠航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國貨物換取海外奇珍。意義: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點評】西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產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區,有“世界石油寶庫”的稱號。 西亞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這里的油田一般具有儲量大、埋藏淺、易開采、成本低的特點。 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門戶是土耳其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的唯一出口,航運十分繁忙。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