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1.(2021七下·鄞州期末)一位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外國游客這樣評論舉辦地烏鎮:“臨水建屋,以船代車,行走在這里,不是徒步就是坐船,像極了我的家鄉。”據此推測這位游客可能來自于( )A.巴黎 B.蔚山 C.威尼斯 D.巴西利亞【答案】C【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游客這樣評論舉辦地烏鎮:“臨水建屋,以船代車,行走在這里,不是徒步就是坐船,像極了我的家鄉。”據此推測這位游客可能來自于水上都市--威尼斯。其他不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著名“水城”威尼斯是旅游勝地。 獨特的水城風光是威尼斯的動人之處,古老的建筑沐浴著海風,縱橫的水道是大街小巷,船是主要交通工具,遇到重大慶典,還可以看到劃船比賽。2.(2021七下·鄞州期末)城市是人類的文明中心。下列對各城市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紐約:國際性大都市,美國政治的心臟B.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C.巴西利亞: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D.巴黎:位于塞納河畔,埃菲爾鐵塔是其標志性建筑【答案】D【知識點】美國華盛頓;法國巴黎;巴西巴西利亞;莫斯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紐約:國際性大都市,但不是美國政治的心臟,美國的政治中心是華盛頓。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但是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是巴西的巴西利亞。巴西利亞: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錯誤,應該是印度的班加羅爾。巴黎:位于塞納河畔,埃菲爾鐵塔是其標志性建筑,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華盛頓是美國的首都,是美國的政治、文化中心。200年來,作為美國的政治心臟,其單純的行政職能未曾改變。巴西利亞的建成,首次實現了全由人規劃的未來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綠地上的首都,是人類城市規劃的典范。巴黎是法國首都,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原因就在于巴黎的城市景觀和濃厚的藝術氛圍。班加羅爾已成為世界電腦軟件技術資源集中的地區之一,成為印度的“硅谷”.3.(2021七下·鄞州期末)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B.②平原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土著居民為黑人D.④平原高溫多雨,水網密布,是世界水稻的主產區【答案】D【知識點】湄南河平原;美國中部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據圖分析可知,①山區是安第斯山區,當地的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錯誤,應該是種植業。②平原是美國的中央大平原,它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錯誤,應該是小麥和玉米。③大洲是非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錯誤,東臨印度洋,土著居民為黑人,正確。④平原是湄公河平原,當地高溫多雨,水網密布,是世界水稻的主產區,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湄公河平原是傳統的農業區,以種植水稻為主;安第斯山脈,垂直差異性顯著,當地居民利用自然景觀的差異性,發展了垂直農業,山上發展畜牧業,山下發展種植業;日本北海道地區以漁業為主;非洲的熱帶草原地區,氣候分干濕兩季,為了生存,當地居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4.(2021七下·鄞州期末)家住浙江寧波的小寧想利用書本上“如何認識區域”的方法向北京的朋友介紹家鄉概況,她可以( )A.借助人口分布圖,了解家鄉的經濟發展B.采用中國政區圖,確定家鄉的位置和范圍C.從地形、氣候、河流與自然資源等方面,掌握家鄉的人文特色D.通過調查人口、民族、城市和鄉村、風俗習慣等,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特征【答案】B【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家住浙江寧波的小寧可以借助人口分布圖,了解家鄉的人口狀況。采用中國政區圖,確定家鄉的位置和范圍從地形、氣候、河流與自然資源等方面,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特征。通過調查人口、民族、城市和鄉村、風俗習慣等,掌握家鄉的人文特色。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認識一個陌生的區域,首先要確定這個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其次要了解這個區域的自然條件;第三要了解區域的人文特色;第四要知道該區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水平。5.(2021七下·鄞州期末)“家住平原”“草原人家”“與山為鄰”“傍水而居”等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場景。它們給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啟示有( )①要因地制宜 ②區域環境是沒有優劣之分的③要積極利用自然條件 ④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解析】【分析】“家住平原”“草原人家”“與山為鄰”“傍水而居”等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場景。它們給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啟示:①要因地制宜 ,③要積極利用自然條件 ,④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①③④,正確。②區域環境是沒有優劣之分的,本身說法錯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在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6.(2021七下·鄞州期末)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寫過60多種劇本,他的劇本大多數表現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斗爭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A.《竇娥冤》 B.《資治通鑒》C.《救風塵》 D.《念奴嬌·赤壁懷古》【答案】A【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元朝劇作家人才輩出,其中最優秀的是關漢卿,其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A項《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符合題意;B項《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編年體通史,不符合題意;C項《救風塵》也是元代關漢卿所作,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古典喜劇,但和題干“表現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斗爭精神”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蘇軾的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關漢卿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7.(2021七下·鄞州期末)“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首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上述史料介紹的下圖所示農用工具,最早出現于( )A.西漢 B.東漢 C.唐朝 D.隋朝【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首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 描述的是唐朝農民創制的新式灌溉工具筒車,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戽水,提上岸來進行灌溉。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唐朝最早出現筒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筒車的發明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唐朝農民創制新式灌溉工具筒車。8.大街小巷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市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城市出現了許多娛樂兼商業的場所“瓦子”。這種熱鬧的城市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現在( )A.秦朝 B.宋朝 C.隋朝 D.漢朝【答案】B【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依據“買賣晝夜不絕”“瓦舍勾欄”,這一場景應出現在宋朝。結合課本所學,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前代,南方的商業尤其發達。城市里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市場上來自全國各地以至國外的商品琳瑯滿目。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稱之為“瓦子”,B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了宋代都市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信息“瓦子”,這是解題的關鍵。9.(2021七下·鄞州期末)下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①②③代表的相關歷史事件,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A.①建立隋朝 ②滅亡陳朝 ③開通運河B.①滅亡陳朝 ②建立隋朝 ③開通運河C.①開通運河 ②建立隋朝 ③滅亡陳朝D.①建立隋朝 ②開通運河 ③滅亡陳朝【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年號開皇,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朝,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繼秦漢之后中國又一次實現了統一;605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故①代表的歷史事件是建立隋朝;②代表的歷史事件是滅亡陳朝;③代表的歷史事件是開通運河。A項①建立隋朝 ②滅亡陳朝 ③開通運河排列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時間對應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為依托,考查隋朝重大事件和學生的識記能力。 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2021七下·鄞州期末)文物是指歷代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物質遺存。下面圖片體現的主題是( )A.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B.唐代的對外交往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經濟繁榮【答案】B【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高僧鑒真,為弘揚佛法,唐玄宗時,六次東渡,終達日本,鑒真東渡日本后,不但弘揚了佛法,還把中國的醫藥、文學、建筑、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介紹到日本,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日本和同開珎是日本學習中國唐朝文化鑄造的錢幣,“日本的和同開珎” “日本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塑像”體現了唐代的對外交往。A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唐代的對外交往是題干圖片體現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代的對外交往,要求結合所學解析題干信息。11.(2021七下·鄞州期末)唐玄宗時,士人妻子不約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紛紛穿起男式圓領服,足登烏皮靴。在長安等大都市街頭,處處可見身著胡服的漢族女性。這反映了當時( )A.社會風氣開放包容 B.政府著力移風易俗C.女性更易接受胡服 D.服飾等級差別消除【答案】A【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等活動。唐玄宗時,士人妻子不約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紛紛穿起男式圓領服,足登烏皮靴。在長安等大都市街頭,處處可見身著胡服的漢族女性。這反映了當時社會風氣開放包容。A項社會風氣開放包容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的社會氣象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2021七下·鄞州期末)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下列表述不屬于唐詩興盛原因的是( )A.社會經濟的發展 B.科舉制的完善C.宗教活動的盛行 D.民族融合的加強【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詩高度繁榮的原因有科舉制重視考核詩賦的內容、唐朝實行寬松的政治政策對唐詩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繁榮的經濟為唐詩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唐代的民族融合和頻繁的中外交往也有利于詩歌的發展。宗教活動的盛行與唐詩的繁榮無關。ABD三項都是唐詩興盛的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宗教活動的盛行不是唐詩興盛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詩興盛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要把握唐詩高度繁榮的原因,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13.(2021七下·鄞州期末)龔自珍的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意思是說,當時的思想界陷入沉悶氣氛中。你知道出現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閉關鎖國的政策 B.八股取士與文字獄C.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立 D.軍機處的設立【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實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讓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八股取士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不利于國家網羅有用人才,阻礙了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清朝實行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人才,造成了當時思想界的沉悶氣氛。ABD三項都不是出現題干局面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八股取士與文字獄是出現題干局面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文化專制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明清時期的文化專制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與清朝的文字獄。二、非選擇題14.(2021七下·鄞州期末)水稻和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寧波某校七年級同學擬以“影響水稻、小麥分布的主要自然條件比較”為題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完成該探究過程。【探究材料】(1)【嘗試探究】 A區 B區地理位置 亞洲東南部湄公河平原 美國中部大平原主要糧食作物 水稻 小麥自然 條件 分析 相同之處 ① 不同之處 ② ③ (2)【歸納總結】通過上述探究可以發現,從自然條件看,一個地區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主要影響因素是 。(3)【遷移應用】根據下面兩幅圖判斷,亞洲東部地區(圖中陰影部分)更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為什么?【答案】(1)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網密布,氣候適宜;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2)氣候(3)水稻。圖示亞洲東部地區地勢平坦;有河流經過,水源充足,便于灌溉;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知識點】湄南河平原;美國中部平原【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可知,A區是亞洲東南部湄公河平原,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其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B區是美國中部大平原,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其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兩地自然條件的相同之處都是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網密布,氣候適宜。(2)、通過上述探究可以發現,從自然條件看,一個地區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主要影響因素是氣候(3)、根據下面兩幅圖判斷,亞洲東部地區(圖中陰影部分)更適合種植水稻。圖示亞洲東部地區地勢平坦;有河流經過,水源充足,便于灌溉;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文,資源等方面回答。一個地區適宜發展某種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社會經濟條件是政策,交通,市場,勞動力,科技。15.(2021七下·鄞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1)請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或河流的名稱。A B C D E (2)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洛陽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先后需要經過哪幾段運河?(3)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朝代,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你能找出兩者的相似之處嗎?從這兩個王朝的興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啟示是什么?【答案】(1)涿郡;洛陽;余杭;長江;黃河(2)通濟渠、邗溝(3)相似之處:都短暫(二世)而亡;都開創了許多創新制度為后世所延續,如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等,隋朝的三生六部制等;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秦朝的長城,秦始皇陵墓,隋朝的大運河);都是由于暴政被農民起義所推翻;都結束了長時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了祖國的統一。(任選2點即可)啟示:一個王朝想要實現長治久安,統治者必須勤政愛民等。【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1)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即今北京;南至余杭,即今杭州。因此A代表的是涿郡;B代表的是洛陽;C代表的是余杭;D余杭長江,E代表的是黃河。(2)隋朝大運河從北往南依次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居住在今洛陽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先后需要經過通濟渠、邗溝。(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處有:①都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實現統一。從公元前 230 年到前221 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581年,外戚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589 年,隋軍滅掉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②都修筑了大型工程。秦始皇下令修建靈渠,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下令開通了縱貫南北的大運河。③存在時間都很短暫,歷二世而亡。秦朝和隋朝都是歷史上典型的短命王朝,兩世而亡,其滅亡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皇帝的暴政。④都開創了影響深遠的政治制度。秦朝創立的三公九卿制度、隋朝創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⑤都是由于暴政被農民起義所推翻。隋朝與秦朝均因暴政,引發農民起義而被推翻,都是短短的二世而亡。故答案為:(1)涿郡;洛陽;余杭;長江;黃河。(2)通濟渠、邗溝。(3)相似之處:都短暫(二世)而亡;都開創了許多創新制度為后世所延續,如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等,隋朝的三生六部制等;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秦朝的長城,秦始皇陵墓,隋朝的大運河);都是由于暴政被農民起義所推翻;都結束了長時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了祖國的統一。(任選2點即可)啟示:一個王朝想要實現長治久安,統治者必須勤政愛民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知識點,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能力。16.(2021七下·鄞州期末)維護新疆穩定,促進新疆發展材料一: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新中國建立后,在1955年10月1日設置了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進入新時代, 我國始終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材料二:唐太宗曾言:“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回紇人(是今維吾爾族先民的主體)建立汗國后,每任可汗均由朝廷冊封承認。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成為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之一。“省”源于哪個朝代?當時這一行政區劃與管理的制度,叫做什么?(2)自西漢以來,歷代中央政府都對新疆地區實施有效的管轄,請你列舉兩個相關史實,同時說明這些措施的作用?(3)根據材料二,分析唐代采取怎樣的民族政策?對此你有什么看法?【答案】(1)元朝,行省制度(2)相關史實任選以下兩個即可開始歸中國管轄:西漢——西域都護府唐朝:唐太宗先后擊敗東、西突厥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清朝:①設置伊犁將軍;②平定噶爾丹叛亂(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順治)作用:穩定了西北邊疆,維護了國家統一(3)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團結互助等(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省”源于元朝,聯系所學,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行中書省,對全國進行有效管轄,這一行政區劃和管理制度被稱為“行省制度”,奠定了我國省級行政劃分的基礎,在歷史上影響深遠。(2)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設立西域都護,負責管理西域地區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時期,唐太宗設置了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置了北庭都護府,分別管理今新疆地區。1295年元朝設立北庭都元帥府,加強對西域(今新疆)的管轄。清朝時期,康熙帝擊潰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叛軍,維護了國家的統一,1759年,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負責管理新疆地區的事務,設置哨所,駐扎軍隊,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等。這些措施穩定了西北邊疆,維護了國家統一。(3)從材料中的“視四海如一家……皆朕赤子”可以看出唐太宗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華夷一家的民族觀念和民族政策,體現了唐太宗在民族關系上的開明政策。第二問深遠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元朝,行省制度。(2)相關史實任選以下兩個即可:開始歸中國管轄:西漢——西域都護府。唐朝:唐太宗先后擊敗東、西突厥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清朝:①設置伊犁將軍;②平定噶爾丹叛亂(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順治)。作用:穩定了西北邊疆,維護了國家統一。(3)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團結互助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的行省制,中央政府對新疆的管轄,唐代的民族政策。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1 / 1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1.(2021七下·鄞州期末)一位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外國游客這樣評論舉辦地烏鎮:“臨水建屋,以船代車,行走在這里,不是徒步就是坐船,像極了我的家鄉。”據此推測這位游客可能來自于( )A.巴黎 B.蔚山 C.威尼斯 D.巴西利亞2.(2021七下·鄞州期末)城市是人類的文明中心。下列對各城市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紐約:國際性大都市,美國政治的心臟B.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C.巴西利亞: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D.巴黎:位于塞納河畔,埃菲爾鐵塔是其標志性建筑3.(2021七下·鄞州期末)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B.②平原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土著居民為黑人D.④平原高溫多雨,水網密布,是世界水稻的主產區4.(2021七下·鄞州期末)家住浙江寧波的小寧想利用書本上“如何認識區域”的方法向北京的朋友介紹家鄉概況,她可以( )A.借助人口分布圖,了解家鄉的經濟發展B.采用中國政區圖,確定家鄉的位置和范圍C.從地形、氣候、河流與自然資源等方面,掌握家鄉的人文特色D.通過調查人口、民族、城市和鄉村、風俗習慣等,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特征5.(2021七下·鄞州期末)“家住平原”“草原人家”“與山為鄰”“傍水而居”等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場景。它們給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啟示有( )①要因地制宜 ②區域環境是沒有優劣之分的③要積極利用自然條件 ④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2021七下·鄞州期末)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寫過60多種劇本,他的劇本大多數表現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斗爭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A.《竇娥冤》 B.《資治通鑒》C.《救風塵》 D.《念奴嬌·赤壁懷古》7.(2021七下·鄞州期末)“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首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上述史料介紹的下圖所示農用工具,最早出現于( )A.西漢 B.東漢 C.唐朝 D.隋朝8.大街小巷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市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城市出現了許多娛樂兼商業的場所“瓦子”。這種熱鬧的城市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現在( )A.秦朝 B.宋朝 C.隋朝 D.漢朝9.(2021七下·鄞州期末)下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①②③代表的相關歷史事件,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A.①建立隋朝 ②滅亡陳朝 ③開通運河B.①滅亡陳朝 ②建立隋朝 ③開通運河C.①開通運河 ②建立隋朝 ③滅亡陳朝D.①建立隋朝 ②開通運河 ③滅亡陳朝10.(2021七下·鄞州期末)文物是指歷代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物質遺存。下面圖片體現的主題是( )A.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B.唐代的對外交往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經濟繁榮11.(2021七下·鄞州期末)唐玄宗時,士人妻子不約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紛紛穿起男式圓領服,足登烏皮靴。在長安等大都市街頭,處處可見身著胡服的漢族女性。這反映了當時( )A.社會風氣開放包容 B.政府著力移風易俗C.女性更易接受胡服 D.服飾等級差別消除12.(2021七下·鄞州期末)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下列表述不屬于唐詩興盛原因的是( )A.社會經濟的發展 B.科舉制的完善C.宗教活動的盛行 D.民族融合的加強13.(2021七下·鄞州期末)龔自珍的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意思是說,當時的思想界陷入沉悶氣氛中。你知道出現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閉關鎖國的政策 B.八股取士與文字獄C.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立 D.軍機處的設立二、非選擇題14.(2021七下·鄞州期末)水稻和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寧波某校七年級同學擬以“影響水稻、小麥分布的主要自然條件比較”為題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完成該探究過程。【探究材料】(1)【嘗試探究】 A區 B區地理位置 亞洲東南部湄公河平原 美國中部大平原主要糧食作物 水稻 小麥自然 條件 分析 相同之處 ① 不同之處 ② ③ (2)【歸納總結】通過上述探究可以發現,從自然條件看,一個地區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主要影響因素是 。(3)【遷移應用】根據下面兩幅圖判斷,亞洲東部地區(圖中陰影部分)更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為什么?15.(2021七下·鄞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1)請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或河流的名稱。A B C D E (2)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洛陽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先后需要經過哪幾段運河?(3)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朝代,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你能找出兩者的相似之處嗎?從這兩個王朝的興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啟示是什么?16.(2021七下·鄞州期末)維護新疆穩定,促進新疆發展材料一: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新中國建立后,在1955年10月1日設置了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進入新時代, 我國始終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材料二:唐太宗曾言:“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回紇人(是今維吾爾族先民的主體)建立汗國后,每任可汗均由朝廷冊封承認。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成為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之一。“省”源于哪個朝代?當時這一行政區劃與管理的制度,叫做什么?(2)自西漢以來,歷代中央政府都對新疆地區實施有效的管轄,請你列舉兩個相關史實,同時說明這些措施的作用?(3)根據材料二,分析唐代采取怎樣的民族政策?對此你有什么看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游客這樣評論舉辦地烏鎮:“臨水建屋,以船代車,行走在這里,不是徒步就是坐船,像極了我的家鄉。”據此推測這位游客可能來自于水上都市--威尼斯。其他不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著名“水城”威尼斯是旅游勝地。 獨特的水城風光是威尼斯的動人之處,古老的建筑沐浴著海風,縱橫的水道是大街小巷,船是主要交通工具,遇到重大慶典,還可以看到劃船比賽。2.【答案】D【知識點】美國華盛頓;法國巴黎;巴西巴西利亞;莫斯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紐約:國際性大都市,但不是美國政治的心臟,美國的政治中心是華盛頓。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但是世界城市規劃的典范是巴西的巴西利亞。巴西利亞:信息產業發達,被譽為“亞洲的硅谷”,錯誤,應該是印度的班加羅爾。巴黎:位于塞納河畔,埃菲爾鐵塔是其標志性建筑,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華盛頓是美國的首都,是美國的政治、文化中心。200年來,作為美國的政治心臟,其單純的行政職能未曾改變。巴西利亞的建成,首次實現了全由人規劃的未來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綠地上的首都,是人類城市規劃的典范。巴黎是法國首都,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原因就在于巴黎的城市景觀和濃厚的藝術氛圍。班加羅爾已成為世界電腦軟件技術資源集中的地區之一,成為印度的“硅谷”.3.【答案】D【知識點】湄南河平原;美國中部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據圖分析可知,①山區是安第斯山區,當地的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錯誤,應該是種植業。②平原是美國的中央大平原,它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錯誤,應該是小麥和玉米。③大洲是非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錯誤,東臨印度洋,土著居民為黑人,正確。④平原是湄公河平原,當地高溫多雨,水網密布,是世界水稻的主產區,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湄公河平原是傳統的農業區,以種植水稻為主;安第斯山脈,垂直差異性顯著,當地居民利用自然景觀的差異性,發展了垂直農業,山上發展畜牧業,山下發展種植業;日本北海道地區以漁業為主;非洲的熱帶草原地區,氣候分干濕兩季,為了生存,當地居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4.【答案】B【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家住浙江寧波的小寧可以借助人口分布圖,了解家鄉的人口狀況。采用中國政區圖,確定家鄉的位置和范圍從地形、氣候、河流與自然資源等方面,認識家鄉的自然環境特征。通過調查人口、民族、城市和鄉村、風俗習慣等,掌握家鄉的人文特色。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認識一個陌生的區域,首先要確定這個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其次要了解這個區域的自然條件;第三要了解區域的人文特色;第四要知道該區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水平。5.【答案】B【知識點】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區域的發展【解析】【分析】“家住平原”“草原人家”“與山為鄰”“傍水而居”等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場景。它們給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啟示:①要因地制宜 ,③要積極利用自然條件 ,④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①③④,正確。②區域環境是沒有優劣之分的,本身說法錯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在發展地方經濟時應注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發展地方經濟;要注意保護環境,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6.【答案】A【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元朝劇作家人才輩出,其中最優秀的是關漢卿,其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A項《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符合題意;B項《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編年體通史,不符合題意;C項《救風塵》也是元代關漢卿所作,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古典喜劇,但和題干“表現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斗爭精神”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蘇軾的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關漢卿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7.【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首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 描述的是唐朝農民創制的新式灌溉工具筒車,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戽水,提上岸來進行灌溉。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唐朝最早出現筒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筒車的發明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唐朝農民創制新式灌溉工具筒車。8.【答案】B【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解析】【分析】依據“買賣晝夜不絕”“瓦舍勾欄”,這一場景應出現在宋朝。結合課本所學,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前代,南方的商業尤其發達。城市里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市場上來自全國各地以至國外的商品琳瑯滿目。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稱之為“瓦子”,B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了宋代都市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信息“瓦子”,這是解題的關鍵。9.【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年號開皇,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朝,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繼秦漢之后中國又一次實現了統一;605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故①代表的歷史事件是建立隋朝;②代表的歷史事件是滅亡陳朝;③代表的歷史事件是開通運河。A項①建立隋朝 ②滅亡陳朝 ③開通運河排列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時間對應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為依托,考查隋朝重大事件和學生的識記能力。 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答案】B【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高僧鑒真,為弘揚佛法,唐玄宗時,六次東渡,終達日本,鑒真東渡日本后,不但弘揚了佛法,還把中國的醫藥、文學、建筑、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介紹到日本,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日本和同開珎是日本學習中國唐朝文化鑄造的錢幣,“日本的和同開珎” “日本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塑像”體現了唐代的對外交往。A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唐代的對外交往是題干圖片體現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代的對外交往,要求結合所學解析題干信息。11.【答案】A【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等活動。唐玄宗時,士人妻子不約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紛紛穿起男式圓領服,足登烏皮靴。在長安等大都市街頭,處處可見身著胡服的漢族女性。這反映了當時社會風氣開放包容。A項社會風氣開放包容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的社會氣象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詩高度繁榮的原因有科舉制重視考核詩賦的內容、唐朝實行寬松的政治政策對唐詩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繁榮的經濟為唐詩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唐代的民族融合和頻繁的中外交往也有利于詩歌的發展。宗教活動的盛行與唐詩的繁榮無關。ABD三項都是唐詩興盛的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宗教活動的盛行不是唐詩興盛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詩興盛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要把握唐詩高度繁榮的原因,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13.【答案】B【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實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讓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八股取士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不利于國家網羅有用人才,阻礙了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清朝實行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人才,造成了當時思想界的沉悶氣氛。ABD三項都不是出現題干局面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八股取士與文字獄是出現題干局面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文化專制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明清時期的文化專制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與清朝的文字獄。14.【答案】(1)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網密布,氣候適宜;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2)氣候(3)水稻。圖示亞洲東部地區地勢平坦;有河流經過,水源充足,便于灌溉;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知識點】湄南河平原;美國中部平原【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可知,A區是亞洲東南部湄公河平原,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其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B區是美國中部大平原,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其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兩地自然條件的相同之處都是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網密布,氣候適宜。(2)、通過上述探究可以發現,從自然條件看,一個地區適合種植水稻還是小麥,主要影響因素是氣候(3)、根據下面兩幅圖判斷,亞洲東部地區(圖中陰影部分)更適合種植水稻。圖示亞洲東部地區地勢平坦;有河流經過,水源充足,便于灌溉;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點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文,資源等方面回答。一個地區適宜發展某種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社會經濟條件是政策,交通,市場,勞動力,科技。15.【答案】(1)涿郡;洛陽;余杭;長江;黃河(2)通濟渠、邗溝(3)相似之處:都短暫(二世)而亡;都開創了許多創新制度為后世所延續,如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等,隋朝的三生六部制等;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秦朝的長城,秦始皇陵墓,隋朝的大運河);都是由于暴政被農民起義所推翻;都結束了長時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了祖國的統一。(任選2點即可)啟示:一個王朝想要實現長治久安,統治者必須勤政愛民等。【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1)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即今北京;南至余杭,即今杭州。因此A代表的是涿郡;B代表的是洛陽;C代表的是余杭;D余杭長江,E代表的是黃河。(2)隋朝大運河從北往南依次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居住在今洛陽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先后需要經過通濟渠、邗溝。(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處有:①都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實現統一。從公元前 230 年到前221 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581年,外戚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589 年,隋軍滅掉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②都修筑了大型工程。秦始皇下令修建靈渠,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下令開通了縱貫南北的大運河。③存在時間都很短暫,歷二世而亡。秦朝和隋朝都是歷史上典型的短命王朝,兩世而亡,其滅亡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皇帝的暴政。④都開創了影響深遠的政治制度。秦朝創立的三公九卿制度、隋朝創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⑤都是由于暴政被農民起義所推翻。隋朝與秦朝均因暴政,引發農民起義而被推翻,都是短短的二世而亡。故答案為:(1)涿郡;洛陽;余杭;長江;黃河。(2)通濟渠、邗溝。(3)相似之處:都短暫(二世)而亡;都開創了許多創新制度為后世所延續,如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等,隋朝的三生六部制等;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秦朝的長城,秦始皇陵墓,隋朝的大運河);都是由于暴政被農民起義所推翻;都結束了長時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了祖國的統一。(任選2點即可)啟示:一個王朝想要實現長治久安,統治者必須勤政愛民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知識點,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能力。16.【答案】(1)元朝,行省制度(2)相關史實任選以下兩個即可開始歸中國管轄:西漢——西域都護府唐朝:唐太宗先后擊敗東、西突厥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清朝:①設置伊犁將軍;②平定噶爾丹叛亂(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順治)作用:穩定了西北邊疆,維護了國家統一(3)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團結互助等(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省”源于元朝,聯系所學,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行中書省,對全國進行有效管轄,這一行政區劃和管理制度被稱為“行省制度”,奠定了我國省級行政劃分的基礎,在歷史上影響深遠。(2)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設立西域都護,負責管理西域地區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時期,唐太宗設置了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置了北庭都護府,分別管理今新疆地區。1295年元朝設立北庭都元帥府,加強對西域(今新疆)的管轄。清朝時期,康熙帝擊潰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叛軍,維護了國家的統一,1759年,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負責管理新疆地區的事務,設置哨所,駐扎軍隊,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等。這些措施穩定了西北邊疆,維護了國家統一。(3)從材料中的“視四海如一家……皆朕赤子”可以看出唐太宗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華夷一家的民族觀念和民族政策,體現了唐太宗在民族關系上的開明政策。第二問深遠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元朝,行省制度。(2)相關史實任選以下兩個即可:開始歸中國管轄:西漢——西域都護府。唐朝:唐太宗先后擊敗東、西突厥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清朝:①設置伊犁將軍;②平定噶爾丹叛亂(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順治)。作用:穩定了西北邊疆,維護了國家統一。(3)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團結互助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元朝的行省制,中央政府對新疆的管轄,唐代的民族政策。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