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教科版六年級上第二單元地球的運動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2.3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教學目標:1.“日心說”和“地心說”都是人類認識地球運動以及宇宙的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學說。2.地球會繞地軸自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3.地球還會繞著太陽公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通過閱讀材料,認識地球的運動狀態,了解“日心說”的主要觀點,并利用它指導模擬實驗,最終成形晝夜交替現象成因的解釋。認識“日心說”的科學性的證據,理解兩種學說的推理過程。復習回顧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晝夜交替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復習回顧晝夜交替模擬實驗中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當地球自轉一圈時,被太陽光照到就是白天,沒有的就是夜晚。復習回顧晝夜交替現象的假設有哪些?1.假定地球不動,太陽圍繞地球轉。2.假定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3.假定地球自轉,太陽不動。4.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情景導入同學們、你知道光是從哪里來的?通過上節課的模擬實驗,我們發現,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可以有多種方案,它們的本質不同是地球和太陽的相對運動狀態的不同,只有明確地球的運動狀態,才能知道晝夜交替現象的形成原因。情景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歷史上人們對地球的運動有過哪些看法呢?模擬實驗告訴我們,對晝夜現象的解釋有多種可能,事實究竟是怎樣的?歷史上人們對地球的運動有過哪些看法呢情景導入關于地球的運動狀態,歷史上有過兩種非常經典的學說,讓我們走進歷史,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地心說”和“日心說”嗎?設置疑問推測地球會繞什么自轉?疑問一設置疑問推測地球還會繞著什么公轉?疑問二視頻:太陽系新知講解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要求:方法:對比閱讀兩種學說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要求:一邊閱讀一邊記錄關鍵信息。思考:兩種理論模型的科學證據有哪些,小組內交流閱讀心得。總結:地球真實的運動狀態。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人物:最初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經亞里士多德完善,又讓托勒密進一步發展成為“地心說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觀點:1.地球是球體。2.地球是靜止不動的,而且處于宇宙的中心。3.所有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轉。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依據:托勒密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成就:地心說最重要的成就是運用數學計算行星的運行,托勒密還第一次提出“運行軌道”的概念,設計出了一個本輪均輪模型。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錯誤: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把地球當作宇宙中心是錯誤的。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人物:日心說亦稱“太陽中心說”,是16世紀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經過近40年的研究后正式提出的。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觀點: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頂放一個光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消失。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觀點:2.地球在運動,并且24小時自轉一周。因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無限大的天穹在旋轉而地球不動,實在是不可想象。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觀點:3.太陽是不動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只有月亮環繞地球運行。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依據:哥白尼用以支持他的學說的論據,主要屬于數學性質。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成就:日心說就比地心說更進一大步,確認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從而掀起了一場天文學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類探求客觀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錯誤:第一,把太陽作為宇宙的中心。實際上,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沿用了行星在軌道上作勻速運動的舊觀念。實際上,行星軌道是橢圓的,運行也不是勻速的。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記錄:記錄學說中的地球與太陽運動特征。地心說所有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轉。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記錄:記錄學說中的地球與太陽運動特征。日心說: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新知講解探索一:閱讀資料探索小結:地球繞地軸自轉,周期是24小時,并同時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即公轉,周期是365天。新知講解探索步驟:1.改進我們的地球模型。探索二: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完善我們對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1)用一根鐵絲貫穿地球模型的南北,當作地軸。(2)在地球模型的幾塊大陸上,分別貼上幾個反光小圓片,并給小圓片標號。(3)用強光照射地球模型,并讓地球模型自轉。新知講解探索步驟:1.改進我們的地球模型。探索二: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完善我們對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2)在地球模型的幾塊大陸上,分別貼上幾個反光小圓片,并給小圓片標號。(3)用強光照射地球模型,并讓地球模型自轉。新知講解探索步驟:1.改進我們的地球模型。探索二: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完善我們對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3)用強光照射地球模型,并讓地球模型自轉。新知講解探索步驟:2.模擬實驗,并用組圖形式記錄其中一個反光小圓片位置的晝夜交替全過程。探索二: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完善我們對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自轉前自轉半周后自轉一周后新知講解探索小結:探索二: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完善我們對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1.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觀點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地心說日心說地球形狀球形宇宙中心地球太陽運動關系太陽等天體圍繞地球運動地球等天體圍繞太陽運動地球自轉不轉繞軸自轉2.他們如何使自己的理論模型更具有說服力?比較托勒密與哥白尼的研究過程和方法基于研究建立模型形成解釋檢驗模型相同觀測儀器更可靠的觀測數據不同3.再次做晝夜模擬實驗與前一次做晝夜模擬實驗有什么不同?相同: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不同:不同地區晝夜交替是不同時的。4.現在你認為晝夜現像是如何形成的?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課堂總結通過閱讀材料,我們知道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中有過兩個非常經典的學說,即“地心說”和“日心說”。我們認為哥白尼的“日心說”與事實相符,并依據地球自轉且繞太陽公轉的特點,用模擬實驗的方式驗證“日心說”的真實性,證明產生晝夜交替現象最終原因是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結合我們的生活常識,你還知道哪些相關的科學知識?板書設計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課后作業1.托勒密總結前人的觀點,提出()圖()為其理論示意圖,他認為()處于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日月星辰等所有天體都繞著()旋轉。地心說甲地球地球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科版6上第2單元第3課-01-太陽系.mp4 教科版(2017秋)六年級科學上冊2.3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課件40張ppt+素材).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