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思考:國家為什么要下調刑責的年齡?對我們青少年有什么警示?點擊圖片播放視頻做守法的公民第5課5.1法不可違5.2預防犯罪5.3善用法律活動一:初探罪罰【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盜竊罪】【非法拘禁罪】【貪污受賄罪】(1)你知道他們犯了什么罪嗎?(2)你還知道哪些犯罪行為?(3)依據什么來進行懲治?第十三條【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第一條【立法宗旨】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第三條【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一)了解刑法含義: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作用: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了解罪與罰一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一般違法行為。毆打他人,導致其重傷甚至死亡的,觸犯了刑法,屬于犯罪行為。(1)兩者有什么不同?(2)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活動二:對比觀察【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壞鐵路封閉網】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行政違法行為。①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情節輕微,而犯罪對社會危害性很大,情節嚴重。②觸犯的法律法規不同。一般違法行為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違反了刑法。③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一般違法行為不受刑罰處罰,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二)認識犯罪含義: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基本特征:(1)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2)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3)應受刑罰處罰(是犯罪的必然法律結果)活動三:真實案例(1)看完視頻,你有什么感想?(2)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行為?點擊圖片播放視頻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活動四:深入分析自主預習P54,判斷三起案件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三)了解刑罰含義:又稱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既能獨立,也能附加)種類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只能獨立使用)15歲的中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合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他開始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到錢去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1、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2、結合陳某的事例,我們應該怎樣加強自我防范?活動五:少年犯罪曠課偷東西打罵同學偷竊財物攔路搶劫違反紀律一般違法行為犯罪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不良行為?哪些嚴重不良行為?點擊圖片播放視頻(1)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程度,遠離犯罪。(2)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3)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加強自我防范(對策、建議)加強自我防范二課堂總結預防犯罪了解罪與罰加強自我防范犯罪嚴重社會危害性刑罰主刑附加刑刑法杜絕不良行為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認清犯罪,遠離犯罪自覺遵紀守法課堂訓練1、A2、D課堂訓練3、D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課時教學設計課題5.2預防犯罪單元二學科道德與法治年級八學習目標知識目標:能夠準確判斷犯罪行為,表述其基本特征、刑罰種類;能力目標:通過對案例的理性分析、辨別,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有更全面的認識;價值觀目標:感受法律尊嚴,增強法治觀念,防微杜漸。重點刑事違法行為及其特征難點加強自我防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思考:國家為什么要下調刑責的年齡?對我們青少年有什么警示?觀看視頻,回答問題熱點講授新課活動一:初探罪罰(1)你知道他們犯了什么罪嗎?(2)你還知道哪些犯罪行為?(3)依據什么來進行懲治?一)了解刑法含義: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作用: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活動二:對比觀察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一般違法行為。毆打他人,導致其重傷甚至死亡的,觸犯了刑法,屬于犯罪行為。(1)兩者有什么不同?(2)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二)認識犯罪含義: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基本特征:(1)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2)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3)應受刑罰處罰(是犯罪的必然法律結果)活動三:真實案例(1)看完視頻,你有什么感想?(2)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行為?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活動四:深入分析自主預習P54,判斷三起案件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三)了解刑罰含義:又稱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只能獨立使用)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既能獨立,也能附加)活動五:少年犯罪15歲的中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合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他開始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到錢去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1、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2、結合陳某的事例,我們應該怎樣加強自我防范?加強自我防范(對策、建議)(1)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程度,遠離犯罪。(2)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3)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看漫畫回答問題小組討論看視頻,回答問題自主預習回答問題回答問題調動積極性合作探究熱點深入分析身邊例子課堂小結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盡管法律規定人到了一定年齡實行嚴重危害社會行為才可能構成犯罪,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也不要緊。板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2預防犯罪.pptx 5.2預防犯罪教學設計.doc 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mp4 中國修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