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從搖籃到墳墓”,民法典“罩著”你一生。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也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視頻鏈接第一節夯實法治基礎第四課建設法治中國知道法治的意義,法治的要求。明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重點)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難點)梳理中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理解建設法治中國的要求。學習目標選擇法治道路01運用你的經驗P44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法庭審判食品安全監督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證了社會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法治1.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2、為什么要選擇法治道路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內容之廣、定義之細,幾乎涵蓋到了人們日常生活各個方面。思考:結合民法典與公民的一生,思考法治對公民的重要作用?2.為什么要選擇法治道路?(1)公民角度: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處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解決上述圖片的問題,最有效的是依靠什么?對社會有什么作用?2.為什么要選擇法治道路?(2)社會角度:①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②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結合視頻,思考法治對社會的重要作用?“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2.為什么要選擇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意義)(1)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對個人)(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對國家和社會)民法典是我國法治建設的一個標志性重大成果。在過去5年間,民法典編纂共10次公開征求意見,超42萬人參與提供意見,收集意見總數達102萬條。經過反復修改、精雕細琢,形成了目前總共7編1260條的民法典草案。最終,制定出了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民法典。民法典的編纂民法典的誕生社會“怪像”從前現在后來隨著《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頒布,《民法總則》即將被廢止。現在的碰瓷索賠事件,好心幫忙反被誣告的事件頻發,做了好事反而被罰款,甚至還被告上法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這非常不利于中華名族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的發揚。因此民法總則中對此做出了具體的規定,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規定具體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具體內容。《民法總則》第183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民法總則》第184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84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規則,被稱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勵善意救助傷病的高尚行為。3.法治的要求(1)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的發展規律,程序正當,符合公平正義要求,維護個人的基本權利,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2)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人治法治基礎特點本質后果個人專制和獨裁民主任意性、非理性穩定性、一貫性人高于法或權大于法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則不能很好的體現民意,易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公正處理問題,維護民意,推動社會有序發展。人治和法治的區別中國探索法治的歷程(我國選擇法治道路的背景)(1)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歷史。(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漸認識到中國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專制制度。變法改制,成為救亡圖存、國家振興的必然選擇。(3)新中國成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走上了一條探索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道路。(4)黨和政府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法治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努力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進程。二、描繪法治藍圖1、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更加重視法治建設。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我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的核心,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相關鏈接改革開放以來的法治進程(1)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目標;(2)1997年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3)2002年十六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4)2007年十七大作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的戰略部署;(5)2012年十八大明確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6)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7)2018年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8)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公布,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二、描繪法治藍圖2、依法治國的地位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新時期中國法治建設作出新的戰略部署,繪就了中國法治新藍圖。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推進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藍圖3.怎樣建設法治中國?小組合作探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我們該怎樣扎實推進民法典的實施?(分別從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的角度)4.如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法治中國的要求)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執法)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公民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1)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說明了什么?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立法權,是我國的立法機關。④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⑤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⑥科學立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前提。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行有何重大影響?①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國。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民事權利,依法打擊民事侵權行為,協調民事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③有利于協調社會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④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保障。⑤有利于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⑥有利于促進社會的進步,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⑦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秩序和社會秩序。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能為法治國家做哪些貢獻?(1)思想上: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治意識,增強法治觀念,(2)行動上:能夠做到遵法守法,做一名守法的公民;積極參與法治宣傳;能夠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敢于同破壞法治的行為作斗爭。拓展延伸夯實法治基石選擇法治道路描繪法治藍圖法治的作用法治的要求依法治國地位總目標全面依法治國課堂小結良法善治從百姓的角度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總(新)方針基本要求三個統一1、某校開展“法治進課堂”活動,大家圍繞“依法治國”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下列觀點你贊同的是( )①依法治國是基本國策 ②依法治國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要求實行善治 ③依法治國要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 ④依法治國對公民的要求就是守法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④4隨堂練習4B2.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引領未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____有機統一。A.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科教興國B.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C.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D.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D3.開門立法,即在立法過程中堅持走群眾路線,讓群眾積極參與,實現立法民主化。“開門立法”有助于()A.擴大公民的政治權利B.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C.拓寬民主監督的渠道D.保障公民平等參與立法B4.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黨和國家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這是因為()①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法治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③法治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④法治能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5.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在“特定情形、特別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嚴重暴力犯罪也將承擔刑事責任。同時,明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管教責任,并規定必要時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下調刑事責任年齡是因為()①違法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可以對未觸法的未成年人進行警示③未成年人已無需法律的特殊保護④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實行良法之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6、材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快社會治安防控建設,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1)上述舉措說明我國貫徹什么治國方略?(2)我國貫徹這一方略的原因何在?依法治國法治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 夯實法治基礎.pptx “從搖籃到墳墓”,民法典“罩著”你一生.mp4 《民法典》為市場經濟提供制度保障.mp4 嗨,我是民法典.mp4 求是:認識民法典重大意義 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