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2年江蘇高考命題的可能性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2年江蘇高考命題的可能性

資源簡介

第二部分【考前讀一讀】
一、2012年江蘇高考命題的可能性:
據本人對高考命題組的內部信息,2012年高考的命題思路與2011年的基本相同,預測如下:
1、中國史:重點考查社會轉型時期的歷史,如明清時期向近代轉變,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劇變方面進行命題的可能性大。選修部分要關注“商鞅變法”“戊戌變法”;古代帝王。(見信息卷1)
2、世界史:可能考查英國近代化歷史。從英國代議制、工業革命、啟蒙思想等考查近代化模式。選修部分要關注“梭倫改革”“克倫威爾”。 (見信息卷2)
3、小論文題目:專家組很重視2011年的小論文題目,今年一定出現!(運用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論證陳旭麓先生提出的觀點。(要求:觀點理解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4、可能考查到:
(1)中古史以漢唐、明清時期文化材料展示為主,綜合政治經濟文化設問;
(2)中近代現代史重點考查在建國后過渡時期,以經濟材料為主,命一道綜合性題;
(3)世界史考查多極化,以美蘇政治材料為主,涉及經濟。(見信息卷3)
二、前四年高考回顧
時間 古代史 近代史 現代史
2008 “瓦肆”題,考查戲曲的主要社會功能 考查抗日戰爭和中日關系的基本史實。 英國“自由放任”模式,蘇聯為例,“計劃經濟”模式
2009 江南士大夫致富主要途徑; 近代以來,人們的婚姻觀念逐漸改變。 美國謀求世界經濟霸權;英國民主政治建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2010 茶葉貿易對宋代商品經濟的影響; 審視辛亥革命對社會思想和社會生活方面變革的影響;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時期“理性”思想變化 蘇聯20世紀前期的一組海報
2011 顧炎武思想產生政治背景、及對學風和時代責任感影響 近代世界史上,英國在政治變革與經濟發展 中國傳統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動與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三、考查方向預測
【近代化問題】
1、現代化(近代化)的含義及其內容:W#W$W%.K**S*&5^U
通常情況下,現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的過程(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其動力是工業化,涉及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如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軍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是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在認識近代化(現代化)史觀時要防止幾種偏差:
(一)把現代化看成人類理想目標的實現。因為現代化(近代化)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需要人類在探索中糾正失誤。如工業革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生活惡化,女工、童工問題等,后來西方國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進行了糾正,現在的資本主義國家福利已成為人的權利。還有如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等等。(二)現代化與西化的關系。現代化有西化內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確的心態是既保持民族獨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學習。
3、知識要點:經濟上近代化進程: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原因、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過程、一五計劃、新時期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思想上近代化方案:農民階級《資政新篇》、資產階級的維新思想和三民主義;無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綱領,新中國成立后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政治上近代化的努力: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
【主干回歸】
必修一
古代中國政治專題:2011年考查較多的是早期政治制度及其特點、選官制度和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及其評價;2012年應注意古代監察制度產生的背景及其作用、三省六部制的運作及其評價。
近代抗爭與革命專題:2011年全國和地方卷對本專題均有考查,但全國卷沒有考查去年的熱點問題——辛亥革命;2012年應該注意鴉片戰爭前后和中華民國建立前后中國社會的轉型,即從政治、經濟、思想現代化的角度來考查《南京條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產生的背景和影響。
現代中國政治專題:2011年僅天津卷和浙江卷、江蘇卷考查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012年應該注意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在維護國家統一、推進民主進程過程中的作用。
古代希臘羅馬專題:2011年各地方卷均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2012年應注意羅馬法的立法依據和理念及對現代法律的影響,尤其要明確一些歷史概念的內涵,如“人人平等、主權在民、民主自由、個人主義”之間的差別。
近代西方代議制專題:2011年地方卷考查英國和德國較多。2012年應該注意美國政制,注意分析特點,歸納政治理念。
科學社會主義專題:2011年新課標全國卷和廣東考查了巴黎公社,北京卷考查了國際共運。2012年本考點屬于冷點,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相關史實可以加以關注。
當代世界政治專題:2011年地方卷多考查戰后國際關系和美蘇冷戰,全國卷沒有涉及。2012年應該注意從世界市場分裂與統一的角度去看待兩極格局和多極化趨勢。
必修二
古代中國經濟專題:2011年全國卷考查了經濟重心轉移問題,江蘇卷考查了經濟主張,福建卷考查了古代水利和重農抑商政策,其他各地方卷分別考查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2012年仍然是必考點。全國卷應該注意手工業和商業特點的演變背景及其特點,土地制度和賦役制度與政治格局、經濟格局演變的關系。
近代中國經濟專題:2011年地方卷多考查近代工業發展狀況。天津卷考查近代中國與世界市場,安徽卷考查近代農業,海南卷考查洋務運動。2012年應該注意近代經濟結構的演變與世界市場和政治格局的關系。
當代中國經濟專題:2011年全國卷和各地方卷均有考查,內容涉及新中國經濟建設、經濟結構和經濟體制改革。2012年仍然是熱點,尤其應該關注入世10年對中國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的推動。
近現代社會生活專題:2011年地方卷著重考查了近代社會生活習俗的變遷。2012年應該注意近現代物質生活變化與政治、經濟現代化的關系。
世界市場形成與發展專題:2011年全國卷和各地方卷均著重考查早期資本主義發展,海南卷考查了兩次工業革命。2012年應該注意新航路開辟、兩次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發展的關系。
資本主義運行機制調節專題:2011年地方卷著重考查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天津、廣東考查了戰后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江蘇考查了羅斯福新政。2012年全國卷應該注意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對國家政策、普通民眾生活和心理產生的影響。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專題:2011年江蘇卷和海南卷分別考查了斯大林體制的弊端和新經濟政策。2012年應該注意從多樣化的“現代化模式”的角度去看待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客觀全面評價其建設與改革措施。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專題:2011年全國卷、天津卷、福建卷和江蘇卷均有考查。2012年應該關注世界各國對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應對舉措,即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全球化帶來的綜合社會效應,推進本國和世界經濟、社會發展。
必修三
古代中國主流思想專題:2011年全國卷和多數地方卷均考查了明清批判思想,安徽卷以地方特色景觀切入考查儒家思想,浙江卷、福建卷、廣東卷考查了先秦思想。2012年應該注意宋明理學產生的背景及其積極意義,尤其是注意基本歷史概念的理解與區別(如“理”的內涵、“格物致知”等),理學思想對中國古代政治、經濟生活產生的影響等。
古代中國科技與文化專題:2011年天津卷考查了文字發展,安徽和福建卷考查了古代藝術,江蘇卷考查了印刷術。2012年應該注意四大發明對社會生活和世界文明產生的影響。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專題:2011年各地方卷著重考查了西學東漸和新文化運動。2012年本考點應是重點關注對象,尤其是和近代抗爭與探索聯系起來考查(見近代抗爭與革命專題)。
20世紀以來重大思想理論成果專題:2011年北京卷和浙江卷分別考查了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2012年應該注意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思想對中國革命進程產生的影響和鄧小平理論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推動作用。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與發展專題:2011年全國卷和北京卷考查了古希臘人文精神,各地方卷均考查了文藝復興或啟蒙運動。2012年全國卷應該注意人文思想的若干原則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歷史映照以及啟蒙思想在歐美和亞洲的實踐,難點在于明確若干歷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如“社會契約、主權在民、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共和主義、權利分立”等。
近代以來世界科技專題:2011年全國卷和安徽、廣東、江蘇和海南卷均有考查。2012年應該注意重大科技成就和理論與工業革命進程的關系。
19世紀以來文學藝術專題:2011年北京卷考查了浪漫主義文學,浙江卷考查了印象派繪畫。2012年本考點屬于冷點,應該注意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繪畫與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特征之間的關系。
【熱點問題】
◆2012年是全球大選年,美俄法成焦點:
2012年將要發生的大事有:*美國總統大選;*俄羅斯大選;*法國大選;*韓國大選;**臺灣領導人大選;**香港特首換屆選舉;*中國共產黨將召開十八大,也將舉行換屆選舉;
◆伊朗核問題:
◆敘利亞問題:
◆朝鮮問題:金正日去世,金正恩接班。朝鮮半島頻繁軍演;
◆重慶王立軍事件:
◆歐債危機:
◆占領華爾街:華爾街舉行大規模示威游行: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國紐約曼哈頓,試圖占領華爾街,有人甚至帶了帳篷,揚言要長期堅持下去。他們通過互聯網組織起來,要把華爾街變成埃及的解放廣場。示威組織者稱,他們的意圖是要反對美國政治的權錢交易、兩黨政爭以及社會不公正。2011年10月8日,“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呈現升級趨勢,千余名示威者在首都華盛頓游行,如今已逐漸成為席卷全美的群眾性社會運動。紐約警方11月15日凌晨發起行動,對占領華爾街抗議者在祖科蒂公園搭建的營地實施強制清場。
◆臺灣提出“一國兩區”:
臺灣領導人提出“一國兩區”統一中國的意見,大陸沒有反對,表示:只要認同一個中國,其他問題都可以討論”。
◆中國遠征軍紀念碑將建立:
新快報訊緬華各界代表4月3日相聚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舉行紀念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70周年座談會,以期銘記歷史、傳承博愛。交決定建立中國遠征軍紀念碑。
◆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過程,特別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黨所召開的會議:一大、二大、三大、七大、七屆二中,這些會議每年在高考前都要認認真真地復習。
◆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都考了針對1929年到1933年經濟危機解決方法的羅斯福新政。如果在這地方出題的話,羅斯福新政考的可能性不大了,而應該注意的是社會福利,如果大家研讀現在西方政治情況,很多游行示威是因為西方政府分動了大家福利的蛋糕,而社會福利恰恰是在羅斯福新政以后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一些國家所出來的重點問題。
◆今年是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四十周年。1972年到2012年,現在中美關系本身又是一個熱點,建議大家注意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例如美國此時經濟的衰退,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以后國際地位的提高,美蘇爭霸過程中美國處于首勢,蘇聯的重工業發展威脅到了中美的安全,所有這些都從這個角度去復習。
◆今年是鄧小平南巡講話的二十周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的十四大就確定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方向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次南巡講話對于深化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高考在這地方,可以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一直延伸到1992年最終到十四大市場經濟的建立,同時還可能由這個紀念熱點延伸到另外一個時事熱點,就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因為經濟全球化 發展的諸多因素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市場經濟在全球的推廣。
從國際共運的歷史經驗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出是對傳統觀念的突破和創新。傳統觀點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特征,社會主義要搞計劃經濟,教科書上盡管沒有直接呈現經典作家對這一問題的理論論述,但從前人的實踐中可以鮮明地看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十月革命勝利之初,蘇俄實行“戰時共產主義”,取消了商品、貨幣、市場,實行實物分配制。隨后的“新經濟政策”恢復商品和貨幣流通,但很快就被斯大林取消,代之以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新中國建立后,從1953年開始實施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78年開始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盡管取得偉大成就,但姓 “社”姓“資”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這些散落在課本各處的社會主義實踐共同的教訓就是對市場和社會主義的關系缺少正確的認識,綜合講述它們更可以體現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偉大意義。)
  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來看,南巡講話是我們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途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成熟。一般認為,我們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始于1956年毛澤東發表的《論十大關系》,還有同時期的中共八大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也是我們黨為避免重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所做的努力,遺憾的是這些正確的探索沒能得到堅持貫徹;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標志著我們開始走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1982年黨的十二大系統闡述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1992年南巡講話是我們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途上的新的里程碑,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成熟。(從這一角度編織題目,可以進一步明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國情相結合這一基本的歷史方向。)
  從影響來看,南巡講話最明顯的結果之一是導致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改革發展到新階段。要梳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從南巡講話指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到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到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再到十五大進一步完善了市場經濟理論,直到21世紀初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從這個角度命題,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過程,體會中國改革的艱辛。)
  從精神層面上來看,南巡講話精神實質是與時俱進,是把改革和發展作為硬道理。認清這一點在今天具有強烈現實意義,是我們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南巡講話以后的二十年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之所以能不斷推向更高水平,如加入世貿組織,獲得奧運會和世博會的舉辦權,無可否認,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精神。(從這個角度組織題目,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堅持改革、勇于創新的意識,并更深刻地體會鄧小平的偉大人格。)
  以上僅是復習這一熱點幾個基本角度,更多的角度還需要大家去挖掘。對于熱點,不僅要掌握該史實本身,更要進行延伸復習,選擇延伸的角度應具有科學性和必要性,要依托主干知識、體現歷史的基本線索,只有這樣才能應對高考的變化。
【周年問題】
◆2012年周年問題解讀
熱點一 《南京條約》簽訂170周年(1842—2012年)
1.考點預覽: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危害,鴉片戰爭的爆發及深遠影響等。
2.命題角度猜想:
角度一:分析《南京條約》的具體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產生的重大影響。
角度二:中外歷史結合,主要考查第一次科技革命成就及與鴉片戰爭的關系。
角度三:把《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對比分析,認識這三大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不同影響。
角度四:通過列強的侵華戰爭的結果,結合當時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主流趨勢,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落后(社會制度的落后與經濟的落后)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源。
熱點二 清帝退位,中國結束帝制、中華民國成立100周年。
1.考點預覽: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辛亥革命的歷程及歷史意義。辛亥革命后在社會習俗等方面的變化如剪發、服飾、稱呼等。
2.命題角度猜想
角度一 以民國成立為切入點綜合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我國近代化進程的艱難起步。
角度二 結合世界史上的啟蒙運動的影響,以思想解放為切入點考查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
角度三 中華民國成立與孫中山其他的活動結合考查,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角度四 從民國以來社會習俗的變化入手,證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政治上的近代化促進了社會生活的近代化。
熱點三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紅軍創立85周年
1.考點預覽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等。
2.命題角度猜想
角度一 聯系俄國十月革命及蘇俄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結合十月革命傳播到中國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考查共產主義在中國由理想變為現實的艱辛歷程。
角度二 聯系國民黨政權在中國的垮臺,證明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角度三 以海峽兩岸交流的時政要聞為切入點,回顧歷史上的國共兩黨合作的史實,認識“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角度四 以南昌起義為切入點考查中國共產黨探索民族復興的艱辛歷程。
角度五 以南昌起義等史實為線索考查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
角度六 結合南昌起義、五四運動、黨的一大等史實,了解當代中國一些重要節日的由來。
熱點四 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京大屠殺75周年(1937~2012年)
1、考點預覽
抗日戰爭時期的相關史實、中日關系回顧及展望、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史實、日本的崛起及戰后經濟恢復的歷史及啟示等。
2、命題角度猜想
角度一 結合中國近代史上外國列強的侵略,比較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的不同結局及其原因。
角度二 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過程及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考查全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從而揭示“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道理。
角度三 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意義中歷史的啟迪和感悟。
角度四 從正確認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作用中,引出國共兩黨關系及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并考查對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區別和聯系。
角度五 通過時政要聞考查南京大屠殺及旅順大屠殺的相關史實,并說明日本法西斯的殘暴及對國人的啟示等。
角度六 通過對歷史上中日關系的回顧及日本戰后經濟的恢復的考查,對中日關系前景進行展望。
角度七 通過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戰走向勝利的史實的回顧考查抗戰中的著名戰役,揭示名族團結的深刻含義。
熱點五 尼克松訪問中國、《中美聯合公報》發表、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40周年
1、考點預覽 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歷程、建國后的新中國外交成就等。
2、命題角度猜想
角度一 以時政材料創設情境考查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歷史事件。
角度二 以中美關系正常化40周年為切入點,縱向考查中美關系的歷史軌跡,并對中美關系進行展望。
角度三 將中美關系放在中國近現代的外交這個專題中考查。如近現代外交的不同特征、原因及帶來的啟示等。
角度四 綜合考查新中國的外交原則及外交成就。
熱點六 鄧小平南巡談話、中共十四大召開20周年 (1992~2012年)
1、考點預覽 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形成過程、南巡談話的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等。
2、命題角度猜想
角度一 結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相關史實考查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歷程。
角度二 從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角度考查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是中國當代的馬克思主義,從而理解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角度三 以南巡談話為切入點,綜合考查中國共產黨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過程和啟示。
角度四 以十四大內容為線索,結合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和速動的社會改革等史實綜合比較這些改革和中國的改革開放成就和特點及異同點等。
角度五 以南巡談話為線索縱向考查歷史上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及其歷史意義等。
◆三、2012年周年大事
世界歷史
(1)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哥倫布首航美洲,發現“新大陸”,開辟了從歐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麥哲侖船隊返回歐洲,完成環球航行。(1832英國議會進行了選舉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議席,大大加強了在議會中的作用,為工業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
中國歷史
(2)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半封社會;
(3)1842年魏源編撰出版《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掀起”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4)1862年,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成立。
1862年美國內戰期間,林肯先后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5)1872年李鴻章創立上海輪船招商局,推動中國水上交通近代化。同年,中國近代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中文報刊《申報》在上海創辦;
(6)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2月12日宣統帝退位,清朝覆滅;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8日由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3月11日公布實施《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7)1922年秋法西斯專政在意大利確立;1922年底蘇聯誕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8)1932年1月,日軍襲擊中國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變。駐守淞滬的國民黨十九路軍奮起抵抗。
(9)1942年,為確保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交通線,中國派遣遠征軍到緬甸,與日軍作戰,取得重大戰績。
(10)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并完成國民經濟恢復,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
1952年法德等國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11)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是“冷戰”最激烈的一種表現。
(12)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
(13)1982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鄧小平提出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案解決香港問題,強調“關于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商談解決香港問題。
(14)1982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5)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6)1982年,中國共產黨確立了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完善。
(17)1992年,中國政府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研制計劃。這是中國在世紀之交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18)1992年大陸的海協會和臺灣的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兩岸關系發展的一次歷史性突破。
(19)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進行論述。再一次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表明了中國深化改革的決心,指引了中國前進的方向。同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體制這一目標,這兩事件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20)1992年歐共體2月7日,歐共體12國簽署《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歐盟誕生;
(21)1992年,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22)2002年“三個代表”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第三部分 內部信息卷
請見下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家居| 哈巴河县| 罗定市| 霍邱县| 灵山县| 南开区| 界首市| 五原县| 吉木萨尔县| 贺州市| 济源市| 舟曲县| 聂荣县| 长海县| 沁阳市| 芒康县| 伊宁县| 扎赉特旗| 沂南县| 莱芜市| 泰宁县| 顺昌县| 庆元县| 江都市| 大石桥市| 云林县| 临西县| 惠东县| SHOW| 雷州市| 峨边| 双鸭山市| 高台县| 柘荣县| 钟祥市| 噶尔县| 牟定县| 若尔盖县| 六枝特区| 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