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英雄城市武漢被稱為“首義之城”武漢辛亥革命紀念館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武昌起義第9課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1、了解革命志士的奮斗、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2、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武昌起義的槍聲,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爭精神的張揚,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斷進取意識。教學目標萍瀏醴起義1906年12月初起義爆發,各路起義軍遍布附近幾縣,在幾天內占領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鎮,以同盟會的政綱為號召。起義軍聲勢浩大,屢敗清軍。清政府調集湘、鄂、贛及江寧(今南京)數萬軍隊鎮壓。半壁東西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尚余遺業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孫中山賦詩深切哀悼劉道一(1884-1906年)失敗,劉道一等在長沙遇害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時間人物結果1906年同盟會劉道一、蔡紹南地位地點江西湖南交界的萍鄉、瀏陽、醴陵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影響一、革命志士的奮斗安慶起義失敗,徐錫麟死難。秋瑾在浙江紹興準備策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難。時間人物結果1907年夏光復會會員徐錫麟地點安慶徐錫麟(1873-1907年)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勝利后,親來杭州致祭,說:"光復會有徐錫麟之殺恩銘,其功表見于天下",并親寫一副挽聯哀悼:"丹心一點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成果刺殺安徽巡撫恩銘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剮其體膚,剖心斬首而死。——《清史稿》革命志士徐錫麟(1873-1907年)秋瑾(1875-1907年)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剮其體膚,剖心斬首而死。——《清史稿》...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傳俠名。——宋慶齡題詞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不久,秋瑾姑娘在紹興被殺的消息也傳來了,徐錫麟是被挖了心,給恩銘的親兵炒食凈盡,人心很憤怒。”——魯迅黃花崗起義時間人物1911年4月孫中山、黃興、趙聲準備孫中山赴歐美各國募集起義經費,黃興到香港設立統籌部,作為起義的領導機關。地點廣州經過黃興在準備尚未就緒的情況下,臨時決定提前舉事。他親率一百余名革命黨人攻入兩廣總督衙門,總督張鳴岐嚇得爬后墻逃走。革命黨人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苦戰一晝夜。失敗。結果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注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一孫中山《<黃花崗烈士事略>序》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通過上面這段話,分析黃花崗起義的歷史意義?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為后來武昌起義一舉成功準備了條件。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發動由黃興領導的武裝起義。在這次起義中,喻培倫、林覺民等80多人英勇犧牲。后來收殮烈士遺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廣州黃花崗起義黃興喻培倫林覺民震撼人心的“絕命書”“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覺民《與妻書》這些革命黨人有什么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黃興絕命書林覺民《與妻書》百折不撓,前赴后繼、浴血奮斗視死如歸、前赴后繼、為國為民、敢于犧牲等萍瀏醴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浙皖起義材料:同盟會領導的多次起義,由于群眾基礎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襲擊的單純軍事冒險方式,所以最后都失敗了。但是,每次起義都使清王朝的統治受到了打擊。革命黨人那種以滿腔熱血為革命奮不顧身的崇高精神,振奮了全國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投身于反清斗爭。————白壽彝《中國通史》(第十一卷)缺乏充分的群眾基礎;發動的條件不夠成熟等原因試分析:革命志士領導的這些起義為什么會失???1911.041906安慶起義萍瀏醴起義黃花崗起義1905同盟會成立廣西起義1907夏1907冬知識鏈接清末新政1901—1911年清廷力圖改革自救的運動1911皇族內閣1908《欽定憲法大綱》1905五大臣出洋考察改革教育編練新軍倡導商業二.武昌起義1、起因——保路運動1911年5月,清政府為了向英、法、美、德四國銀行團借款鎮壓革命,宣布“鐵路國有”政策,將已歸民間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清政府收回了路權,不但沒有退還補償民間資本的投入,還轉而將筑路權出賣給四國銀行團,因此招致了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廣大城鄉勞動人民的反對,從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其中,四川省尤為激烈。1911年為農歷辛亥年,所以史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二.武昌起義2、概況(1)時間:1911年10月10日(2)主力:湖北新軍中傾向革命的士兵(3)直接原因:10月9日,起義計劃泄露(4)過程:起義爆發占領武昌進攻總督衙門奪取軍械庫成立湖北軍政府武漢三鎮獲勝漢陽、漢口、武昌武昌新軍工程營起義(10月10日)奪取軍械庫進攻總督衙門占領武昌城漢口、漢陽響應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為都督(10月11日)結合下圖與教材,敘述武昌起義的過程武昌首義的古城樓“起義門”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次日,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湖北軍政府成立“紅底和黑九角星象征鐵血,就是說革命必須使用武力,以熱血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在黑九角星內、外角上共有十八顆金黃色的圓星,代表晚明關內漢人所在的十八個行省,黃色代表炎黃子孫”鐵血十八星旗二.武昌起義3、發展(1)湖北軍政府革命黨人在軍政府辦公大樓前湖北軍政府舊址黎元洪鐵血十八星旗二.武昌起義3、發展(2)各省宣布獨立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的原因有哪些?武昌起義后全國形勢北京★武昌武昌起義后全國15個省宣布獨立4.結果:武昌起義后,各省響應,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1)政治領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建立了中華民國,推動力中國政治制度的近代化;(2)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經濟領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投資實業的熱情高漲,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加速了中國經濟的近代化;(4)社會生活:改變以往的陋習,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文明。5、辛亥革命——影響為什么說是20世紀的第一次巨變?為新紀元的到來準備了哪些條件?1、國家變了:中華帝國2、政體變了:君主專制度3、民眾的地位變了:臣民4、治國理念變了:人治民主共和、責任內閣制度中華民國公民法治思考:根據所學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國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武昌起義可以成功?武昌起義是怎么發生的?這個時間背后是怎樣的時代背景?文學社和共進會是怎樣的團體?湖北新軍是怎么成為主要力量的?倉促、偶然間爆發民族危機關頭革命浪潮翻涌深入湖北新軍宣傳革命思想革命思想廣為傳播革命軍人英勇作戰武昌起義成功是必然的辛亥革命革命志士的奮斗武昌起義意義萍瀏醴起義(1906年冬)劉道一、蔡紹南安慶起義(1907年夏)徐錫麟、秋瑾廣西起義(1907)孫中山、黃興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孫中山、黃興、趙聲影響: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爭時間:1911年10月過程:武昌新軍工程營起義-----奪取軍械庫-------進攻總督衙門-----占領武昌城——漢口、漢陽響應------成立湖北軍政府-----各省相應意義:了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隨堂演練1.中國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個武裝起義是()A.安慶起義 B.廣州起義C.萍瀏醴起義 D.黃花崗起義2.孫中山稱黃花崗起義“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主要是因為()A.它是武昌起義前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起義B.它是孫中山.黃興直接領導的C.革命黨表現了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D.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發展的進程CD3、武昌起義的主力是()A、市民????B、學生???C、工人????D、傾向于革命的新軍D4.右圖為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一塊浮雕,是為了紀念辛亥年間一次重要的起義。此起義是( )A.金田起義 B.武昌起義C.黃花崗起義 D.安慶起義B5.當代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寫道:“它使中國兩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徹底崩潰,是中國帝制與共和意識和分水嶺,盡管它的結局是悲劇性……”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變法B、新文化運動C、辛亥革命D、北伐戰爭C6.下列有關辛亥革命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因此這次革命被稱為辛亥革命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C.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終結D.開啟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7.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先驅,其突出的貢獻是( )A.領導洋務運動,創辦近代工業B.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帝制C.推動維新變法,主張君主立憲D.倡導“實業救國”,挽救民族危亡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與妻書.mp4 第9課《辛亥革命》課件.pptx 辛亥革命.wmv 黃花岡起義.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