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備考2022】浙江省中考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分層評價專練五——歷史專題(四)1.(2018·舟山)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設使內戰擴大,張楊長期禁錮蔣氏,則事變的進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討伐派(汪精衛等)的陰謀,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堅決主張和平解決。這就是全國人民的主張,因為現在的內戰是人民所痛惡的。21教育網——摘編自《毛澤東選集》(1)毛澤東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發表上述議論的?(2分)材料二:人民公社體制不利于調動人民的積極性,致使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較緩慢,還有2.5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黨中央指出:“我國農業問題的這種嚴重性、緊迫性,必須引起全黨同志的充分注意。”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動下,到1982年,實行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的生產隊迅速增加86.7%。一一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2)據材料二,指出造成我國農業問題的因素及我黨解決這一問題的舉措。(4分)材料三:九十六年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摘自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3)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論證材料三觀點。(4分)(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2.(2017·溫州)揖美追歐民主風,舊邦新造共和路。民族獨立和自由民主不僅是人類奮斗的崇高理想,更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光榮使命。材料一:美國歷史文獻主要思想淵源1776年《獨立宣言》稱:“政府的正當權力,則是經被統治者同意所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對這些目標的實現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予以更換或廢除,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盧梭的“人民主權”理論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摘錄:本憲法所授予之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與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行政權屬于美利堅合眾國大總統。……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及國會隨時制定與設立的低級法院。21教育網▲(1)完成表格內容,并指出美國革命與啟蒙運動之間的聯系。(4分)材料二:華盛頓及其領導的美國革命成為近代中國進步人士心目中的理想和榜樣。1901年《獨立宣言》被首次翻譯并發表在《國民報》上;1903年革命者陳天華疾呼“要學那,美利堅,離英自立”;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仿效美國憲法,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的國家體制。——摘編自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教材《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2)為什么美國革命成為進步人士心目中的理想和榜樣?聯系近代中國的社會狀況予以分析。(4分)(要求:邏輯嚴密,表述簡潔)材料三:偉大的中國人民從未停止探索復興道路的步伐,經過艱苦卓絕地奮斗,終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3)選擇年代尺中的任一歷史事件,說明其對中國革命進程的影響。(2分)3.(2020·金華)回首百年史,堅定前行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20世紀是中國發生巨變的100年。中華民族為獨立和富強不懈奮斗,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以卓著的理論貢獻和實踐精神,成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偉人……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20世紀以來中國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是引領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旗幟。——摘自人民版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必修第三冊)(1)材料一中的圖文信息分別反映了什么?通過對比,歸納百年中國發生的變化。(4分)(2)概括材料二觀點,并以其提供的視角,運用所學知識論證百年中國發生變化的原因。(6分)(溫馨提示:本問采用分層給分,要求觀點鮮明,史論結合,邏輯嚴密)4.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同是辛丑年,中國大不同!?材料二:“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成為20世紀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20世紀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煥發出蓬勃的創造力,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引自《復興之路》解說詞)材料三:“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習近平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1)簡述材料一中《辛丑條約》的簽訂給當時的中國帶來的影響。初生的中國共產黨面臨怎樣的歷史任務,哪-事件標志我黨完成了這一任務?(2)材料二“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中,形成了一個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提煉一個觀點,并用相關史實加以論證。(溫馨提示:本小題分層給分,要求觀點鮮明,史論結合,邏輯嚴密。)5.建黨百年,筑夢中國。為了更好地開展“四史”教育,某班級同學繪制了以下宣傳展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展板一)(1)運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解決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問題的。(展板二)(2)模仿(展板一),為本展板提煉一個主題,并選擇該展板中三個合適的史實,對該主題進行簡要闡釋。(本題采用分層賦分,要求主題立意明確,關鍵史實選擇準確,文字說明邏輯清晰,史論結合)6.經濟全球化既散發著誘人的芳香,又纏繞著荊棘和刺叢。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探究一)經濟全球化的起點(1)經濟全球化就是指隨著世界性經濟交往的日益增多,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從總體上看,世界經濟正在形成一個整體的現象。據此,你認為經濟全球化最早可追溯到哪一歷史事件?請說出理由。(探究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發展階段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情況第一階段19世紀后半期到20世紀初期以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和資本的大規模的國際性流動以及生產的國際分工為主要特征。第二階段二戰結束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進一步促進了世界經濟的一體化進程。第三階段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冷戰的結束,為建立統一的世界市場提供了條件;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將公司內部的一體化擴散到全球;世界貿易組織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表2(2)根據表2信息,分析二戰以后促進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原因。(探究三)經濟全球化的認識(3)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熱門話題,堅決抵制和積極參與的立場始終并存。請選擇其中一種立場結合史實加以論證。(要求:所選觀點明確,史論結合)7.甲午一戰,在中日國運碰撞中感悟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一:(1)閱讀年代尺,概括洋務運動在教育方面的舉措,聯系所學知識分析中日教育改革的共同背景材料二:清政府希望培養既具備封建倫理綱常、又掌握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人才,在學習科目上重自然藝技,輕人文科學,對西方文化中更深一層的制度、觀念抱著排斥、抵制的態度。學校仍然是科舉制度下的學校,學生仍然是封建教育下的學生。——楊勇《洋務運動教育改革和明治維新教育改革比較研究》明治政府為了適應資產階級發展實業過程中,對各種人才需要,進行了教育改革,要求“通達歐美國體、政治、風俗、人情,研究其制度、文物及其它百科”,把舊有的教育改造成資本主義教育。——安秀玲《析日本明治維新教育改革及其歷史作用》(2)根據材料二,說明清政府和明治政府在教育改革指導思想上的差異。材料三:明治政府將全國劃分為8個大學區,各設一所大學,下設32個中學區,各有一所中學,每一所中學區下設210小學區,每一所小學區設8所小學……文化知識得以普及,國民素質普遍提高,培養出大批科學技術人才及工商管理人才,這對日本轉變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起到了無法估量的積極作用。——賀小飛《淺析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教育改革》(3)比較19世紀中后期中日兩國的發展,綜合上述材料,闡述教育與國家的強盛的關系。(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8.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市某校舉行一場以“輝煌40年”為主題的知識競賽,請你一起參與。(光輝理論)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了行動指南。時間會議理論創新1982年十二大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1987年十三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2年十四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7年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002年十六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012年十八大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017年十九大②________________被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1)在表中①②處填入恰當的內容。(改革大潮)農村是改革大潮最早掀起的地方。《小崗村的四次紅手印》中寫道:四十年前的分田單干,只能保證肚子問題,不能保證致富。……2016年以來,小崗村開展了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2018年2月9日,村民第一次領取了集體經濟收益股權分紅。(附小崗村人均收入數據:1978年22元;1979年350元;2007年6000元;2014年14500元;2018年超18000元。)(2)“分田單干”指的是什么?結合小崗村的變化分析農村改革的意義。(面向世界)開放的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時間開放的歷程1980年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吸引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僑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1984年進一步開放大連中、天津、上海、溫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建設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擁有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帶入全球貿易體系2013年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2018年啟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積極“走出去”,開辟新市場(3)從經濟特區的建立到一帶一路、海南自貿區的建設,我國的對外開放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習近平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請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論證“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表述成文。)9.從古到今,世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從未間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鄭和七下西洋,在亞非許多國家留下了遺跡。鄭和使團教給當地人建造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領,教他們治病,向他們傳授農田施肥的技術。徐光啟向利瑪竇學習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知識,與利瑪竇合作翻譯了克拉維烏斯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注釋本的前六卷。——摘編自呂文利《絲路記憶》(1)鄭和、徐光啟在中外文明交流上的主要貢獻有什么不同?材料二:五四以后,尋找真理、探索新的救國之道、改造社會的呼聲,在進步知識界中迅速高漲起來……正在這個時候,十月革命和俄國蘇維埃制度的影響,透過層層封鎖來到中國,人們視他為“20世紀的世界新潮”而熱烈歡迎它;社會主義就成了最時髦的東西,成了人們公認的新思潮。——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2)根據材料二指出五四運動后“社會主義”成為最時髦的原因,并說說這一新思潮的歷史影響。材料三:回顧歷史、展望世界,我們應該……堅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3)結合20世紀中國的相關史實闡述堅持文明交流互鑒的理由。(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10.堅定道路自信,推進偉大事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在不斷摸索中前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國推翻了原來的政治制度,照搬美國模式,但很快發現水土不服,整個國家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由于缺乏經驗,一開始采取學習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設方式……“浮夸風”嚴重泛濫。——摘編自張維為《中國道路對西方模式的超越》(1)材料中的“美國模式”指的是什么?“‘浮夸風’嚴重泛濫”又是指哪一事件?(2分)材料二: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轉折點……30多年來,我國各項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實現了奇跡般的飛躍……——摘編自趙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開創》(2)作者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轉折點”,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2分)21教育網材料三:中華民族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開啟了新的征程。(3)結合材料一至材料三,運用所學知識論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性。(6分)(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參考答案1.【答案】(1)西安事變(2分)(2)人民公社體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3)答案示例: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使人民痛惡的內戰基本結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全面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中國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可見,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都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4分)2.【答案】(1)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啟蒙運動為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4分)(2)本題采用分層評價。水平1:孤立地列舉近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如列強侵略、封建壓迫等;或者對美國革命有片面的理解,不夠完整。(1分)水平2:能夠從民族獨立和自由民主的角度分析近代中國的社會狀況;或者能從其中一個角度聯系美國革命與中國近代社會狀況進行分析。(2分)水平3: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近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并與美國革命進行聯系。(3分)水平4:在水平3的基礎上歸納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歷史使命,形成較有邏輯的表述。(4分)答案示例: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有列強侵略,內有封建壓迫,民族獨立和自由民主是近代中國革命的奮斗目標。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建立起民主共和的國家體制。這與近代中國的革命任務有相近之處。因此,美國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近代中國的進步人士。(3)選擇年代尺中的任一歷史事件,指出該事件的歷史影響即可。(2分)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2【答案】(1)時局圖:中國在19世紀末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嚴重危局。資料卡: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變化:從貧弱到富強、從屈辱走向復興。(2)本問采用評分量表見評分細則,觀點示例如下:觀點1:杰出人物對歷史進程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觀點2:科學的理論成果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觀點3: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不斷探索后的正確選擇【解析】【分析】(1)《時局圖》是中國近代時事漫畫的杰作,反映了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在《馬關條約》的刺激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9世紀末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嚴重危機。從資料卡中的“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可看出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從資料卡中的“已與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可看出如今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由此可見百年中國發生了從貧弱到富強、從屈辱走向復興的巨大變化。(2)觀點:科學的理論成果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論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它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在其指導下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可以說三民主義使中國人民醒過來了。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人民富起來了,科學的理論成果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指引我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故答案為:(1)時局圖:中國在19世紀末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嚴重危局。資料卡: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變化:從貧弱到富強、從屈辱走向復興。(2)本問采用評分量表見評分細則,觀點示例如下:觀點1:杰出人物對歷史進程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觀點2:科學的理論成果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觀點3: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不斷探索后的正確選擇。【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回首百年史,堅定前行路為切入點,以兩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改革開放的成果,孫中山、毛澤東和鄧小平創立的理論以及成果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把握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改革開放的成果,孫中山、毛澤東和鄧小平創立的理論以及成果的相關知識。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4.【答案】(1)影響: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任務: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件: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3)觀點: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終于站起來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綜上所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5.【答案】(1)1927年9月,秋收起義遭受挫折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的農村進軍。在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過程中,中國逐步解決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道路問題---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2)主題:改革開放推動社會發展。所選史實序號:改革類(①或③),開放類(②④⑥),結果類(⑦或⑧或⑨)。簡要闡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1980年,中央確定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為第一批經濟特區,拉開了對外開放的序幕,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2009年,中國貨物出口額居世界第一位,貨物進口額居世界第二,說明對外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提高了綜合國力,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所以改革開放推動社會發展。6.【答案】(1)新航路的開辟(或“地理大發現”)理由: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與亞洲、非洲和美洲的聯系加強,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開始形成。(2)原因:國際金融、貿易組織的建立;信息技術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冷戰的結束(或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跨國公司的推動。(3)示例一:觀點:發展中國家應該堅決抵制經濟全球化理由:由于經濟全球化發展過快,市場的破壞作用膨脹;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和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實力不足,造成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貧富差距拉大。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有些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不僅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原料和勞動力賺取高額利潤,還將技術水平低、又容易產生環境污染的產品,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生產,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會進一步加大。示例二:觀點:發展中國家應該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理由:經濟全球化對于發展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參與國際競爭、發展本國經濟是一個良好的機遇。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合作,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7.【答案】(1)舉措: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背景:都遭受到西方列強侵略;統治階級開展向西方學習的變革活動(2)清政府堅守舊的封建教育制度,重在向西方學習自然科技;明治政府全方面向西方學習科技、制度、文化,建立近代資本主義教育體制(3)本題采用分層評價:能夠多角度地從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教育改革進行論述示例: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實行文明開化政策,建立近代資本主義教育體制,普及知識,培養人才,推動日本成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實現富國強兵;中國洋務運動雖然興辦了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邁出了教育近代化第一步,但是堅守舊的封建制度,沒有如明治維新一樣完成根本的教育制度變革,最終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洋務運動的失敗和明治維新的成功說明教育在國家強盛之路中的重要性。8.【答案】(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利于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提高農民積極性,激發農民的創造力,促進農業發展,提高生活水平等。(3)變化:由“引進”到“輸出”。(其他言之有理亦可)(4)開放性試題,建議采用分層評價。答案示例: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為中國發展提供行動指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方針,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一步步推進中國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群眾的物質于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改革開放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朝氣和強大動力,大大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使社會財富像泉水般涌流出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正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深刻改變了中國,深刻影響了世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9.【答案】(1)鄭和將中華文明傳播到亞非各國,徐光啟學習并介紹西方文明到中國。(2)原因: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推動了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的影響。影響: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思想基礎。(3)答案示例: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學習西方的政治文明,發動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俄國十月革命后,中國先進分子向俄國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中國共產黨;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領導人民取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或新文化運動相關史實也可)可見,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必須堅持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10【答案】(1)共和政體(民主共和制);大躍進運動。(2分)(2)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分)(3)答案示例(供參考)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共和制國家,但并沒能使中國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說明“美國模式”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但在此后的探索中,又深受“蘇聯模式”影響,“左傾”思潮泛濫,出現了大躍進等失誤,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巨大損失。這說明“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也不符合中國國情;十一屆三中會后,走上了以改革開放為主要標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綜合國力也不斷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充分說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深刻改變國家的面貌、改變人民的命運。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歷史和現實的選擇,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本題采用分層評價,評分量表如下:等級等級描述得分水平1前結構層次沒有應答;或應答與中國探索道路無關。0水平2單點結構層次使用一個材料(事件及其影響)就直接得出結論,如只回答“辛亥革命以及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的意義”。1-2水平3多點結構層次使用多個材料(事件及其影響),但未建構其邏輯關系或邏輯關系不嚴密。3水平4關聯結構層次與多個材料(事件及其影響)建立起聯系,結合各個時期的探索,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并對此做出一定解釋。材料運用較充分,論證較嚴密,表達較清晰。4-5水平5抽象拓展層次在水平4的基礎上能夠擴展材料本身的意義,并進行更為抽象的概括。材料運用充分,論證嚴密,表達清晰。6南昌起義抗日戰爭勝利中共成立遵義會議新中國成立1935年1949年1927年1945年1921年▲1980年,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短短十多年,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全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078元,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跨越。▲2017年,APEC會議在越南峴港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發展理念和經濟治理方案,精準把脈世界經濟形勢。“中國道路”再次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熱議,“中國方案”引領亞太新未來。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